梅明蕾:润物有声,培育“爱乐之城”
2018-11-26 16:03:00 来源: 长江日报
  梅明蕾
  第七届琴台音乐节日前的闭幕式上,照例由名团、名指(挥)、名(演奏)家联合献演,首次来汉的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携手著名钢琴家王羽佳及全球顶尖的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了勃拉姆斯作品,让江城乐迷再次领略了世界最高水准的古典音乐。
  不得不说一下现场听众,音乐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开场前的耐心等待,还是演奏时的肃静沉醉,直至谢幕时的倾情热烈,都恰到好处。我注意到下半场演奏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时,虽然工作人员每每举起的“乐章间勿要鼓掌”的提示牌已经取消,听众也颇“专业”地未冒然鼓掌。难怪钢琴家王羽佳向记者说到这些时表示“让我很喜欢这里”。
  其实音乐会上的听众并非从来如此。作为音乐会的热心听众,我亲眼见证了听众的变化。想当年,大多市民不过将音乐节(会)当成一件时尚风雅之事,前往音乐厅(剧院)或是附庸风雅(当然,这样的附庸风雅没什么不好)。于是迟到早退、演奏过程中交头接耳或吃东西、乐章间随意鼓掌司空见惯。随着音乐节一届届办下去,音乐厅管理的国际化,更在听众赏乐水准的提高,音乐会上不但秩序井然,直至乐迷与乐团形成良好互动。去年第六届琴台音乐节,指挥大师西蒙·拉特率柏林爱乐首次来汉,众多乐迷闻讯通宵排队购入场券。知音如此,正是吸引名团来汉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吸引世界名团少不了顶尖硬件。事实上,凡是到过武汉的世界著名乐团,无不盛赞琴台音乐厅的高品质音响,声称琴台音乐厅与世界上任何音乐厅相比都不逊色甚有过之。一流音乐厅匹配一流管理,迟到只能延至下半时入场,饮品不得带进音乐厅内,演奏时不得摄影(像)等等,规范着听众的行为,也深化了人们对经典的敬畏感。
  欧美名团不远万里来到江城,献艺成本肯定较在本地高得多,因此一般票价不菲。为使更多市民有条件进到音乐厅欣赏高品质演奏,每年琴台音乐节,政府都予以一定补贴,推出打折的“惠民票”。这样的优惠甚至吸引到长沙等近旁城市的乐迷前来“沾光”。
  琴台音乐厅也是本地的武汉爱乐乐团排练、演出的大本营。世界名团不可能四季常在,武汉爱乐却能时时与武汉市民相伴。这些年来,我们亲见武汉爱乐队伍不断更新,乐器不断上档,曲目不断扩大,从演奏较常见的莫扎特、贝多芬,到难度更大的马勒、肖斯塔科维奇,江城乐迷伴随武汉爱乐一道成长。
  说起来,赏乐是一件私人化的事,似也关乎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尤其西方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及一些民族乐派的经(古)典,乐思深邃,结构复杂,韵致无穷,是人类伟大的瑰宝。经(古)典的启智、怡情、审美外,更可唤起人们的崇高感。有事实证明,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低与其爱乐者的多寡呈正相关。正因如此,我们寄望通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乐迷的带动和引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传播,让音乐为城市文明加分,让江城成为一座“爱乐之城”。
  (作者系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金鑫】
  (作者:梅明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