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舒安街祝庙村易新禄湾易德顺:从借债度日到踏实打工,街道帮扶助我渡过难关
2018-12-25 09: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2018年1月,村里的鱼塘给易德顺家分了50斤活鱼,夫妻二人开心地笑了 记者周超 摄
  前些年,我和妻子伍小春为供两个伢读书,每年靠种湘莲、打零工挣的近万元钱花得一分不剩,有时还要借债。那时生活清苦,但一家人过得蛮开心,没想到一场大病让我成了贫困户。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和小春进渔场打工,一年后就脱贫了。
  2014年,女儿易银出嫁,儿子易旺考上了军校,我以为可以缓口气了,不料2015年9月,我的体重突然从65公斤减到40多公斤,后来在医院确诊为慢性胃溃疡。住院两个月,花了近3万元,病情好转,但我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
  2015年底,我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3万元住院费通过新农合报销后,还欠了几千元债,我每个月吃药还要花近千元。那段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李长久了解情况后,常来看望、安慰我:“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想办法帮你渡过难关。”
  不久后,李书记推荐我和小春到龙湖渔牧公司打工,我负责看湖守鱼,小春为七八个员工做饭。在渔场打工,我俩每月收入加起来有4000多元,让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公司老板李飞云对我们非常好,夏天他考虑到天气炎热,要求我和工友早上5点到8点、下午4点到晚上7点这两个时间段巡湖、喂鱼,其他时间休息。
  村里对我们蛮关照,与祝庙村对口的东湖高新区扶贫工作队也蛮关心我,以前的队长汤进明和队员朱贵元逢年过节会来家探望。2016年4月底,扶贫队送了100多只鸭苗、鹅苗,李飞云还把公司闲置的鸭棚免费提供给我使用。
  2016年6月底,江夏连续几天遭遇暴雨,湖里的水不停地上涨,很多鱼都被冲到堤坝另一边的梁子湖里。老板虽然提前买了一些网片把鱼拦住,但没想到雨太大,那几天我和工友穿着救生衣冒雨加固堤坝,天晴后水位一直没退,我和工友忙了个把月才恢复正常工作。
  当时我家养的100多只鸭子和鹅被冲走一大半,只剩下不到50只,仅饲料钱就损失了约2000元。鸭子和鹅长大后,卖了几百元。
  我和小春在渔场上班很愉快,老板对我蛮信任,渔场基本上交给我打理。我的身体慢慢恢复了,我们把剩下的几千元外债还清后,2016年底就脱贫了。
  2017年底,公司因渔场亏本辞退了所有工人,我俩只好回家。后经朋友介绍,我来到武昌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公司安排我负责招投标业务,我经常出差,很少回家,忙得不可开交,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小春也没闲着,她除了种点口粮和蔬菜以外,还在纸坊街一户人家照顾老人,白天做两餐饭、打扫卫生,晚上回租住屋休息,有空还到一家单位做保洁,月收入一两千元。
  脱贫后,街道和村里的干部,还有扶贫工作队,还常打电话问我们打工的情况。今年初,扶贫队送了两头仔猪,春节前,新来的队长郭平还拎着米和油来家里慰问。
  儿子从军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现在当上了排长。希望他努力工作,早点成家立业,我们也就放心了。(口述:易德顺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易德顺夫妇 记者周超 摄
  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李长久: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快速脱贫
  易德顺家因病致贫,2015年底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老易生病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还要供儿子读书,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我是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对口帮扶易家。
  怎样帮助易家迅速脱贫?我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只能走产业扶贫这条路。易德顺家离大桥湖不远,龙湖渔牧公司在那里有个渔场,我找到公司老板李飞云,向他说明情况后,希望他能为易德顺安排一份巡湖守鱼的工作,他爽快地答应了。
  易德顺在渔场上班不久,李飞云发现他做事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还蛮能吃苦,加上渔场正好差一个为七八个员工做饭的人,就安排伍小春在渔场做饭、做清洁。两口子每天忙进忙出,在渔场打工时一年的收入有5万多元,极大改善了家庭困境。
  2016年夏天,江夏的汛情十分严重,舒安街对灾情非常重视,对种植水稻的精准扶贫户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对他们种植的1640亩水稻实施统一供药到村、统一防治措施到田,确保在田水稻丰产。老易家没种水稻,但他打工的公司有很多鱼被冲走了,街道水产服务中心向养殖户们免费发放了3500公斤花白鲢、草鱼鱼苗,老易打工的这家公司约发放鱼苗500公斤。
  易德顺家能在一年时间脱贫,除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也取决于他们自己对脱贫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口述:李长久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2018年1月31日,易德顺整理翻新荒置了四五年的猪圈。 记者周超 胡九思 摄
  记者手记
  “如果我不生病,我不愿当贫困户”
  2016年5月10日,易德顺夫妇已经在渔场打工近半年。此后多次跟踪采访,两口子乐观的心态和强烈的脱贫愿望,深深感染了记者。
  第一次和易德顺夫妇见面,是在梁子湖水系大桥湖边的一个小院,里面有几间宿舍和一个厨房,这是两口子和工友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当时51岁的老易看上去比较消瘦,但精神状态很好。他说,他和妻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干活,为方便工作,他们平时就住在这里,每个月休息两天。
  伍小春比丈夫小一岁,为人开朗。在交谈的过程中,她脸上不时挂着笑容,始终都没有抱怨过什么,只说要努力工作,尽快还债。
  此后多次探访,易德顺都表示,如果不是生病,自己是不愿当贫困户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汤进明告诉记者:“老易一家都很乐观,他们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做事也认真负责,所以经过努力很快脱贫。”
  1998年入党的易德顺在被帮扶期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他在渔场打工时有两个笔记本,一本是工作日志,另一本是党员学习笔记。2017年底找到新工作后,祝庙村党支部书记易安财告诉记者,易德顺在外打工的流动性大,但每个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里还是提前通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也会赶回来参加。
  “在各方帮扶下,我们家脱贫了,我和小春经常对儿子、女儿讲,你们有了能力,一定要多帮助能够帮助的人。”易德顺说。(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易德顺被帮扶脱贫之路
  2015年底
  易德顺患重病背债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街道推荐其到渔牧公司打工。
  2016年5月
  两口子打工近半年,月收入4000元,看到脱贫希望。
  2016年8月
  夫妻汛期抢险月余,心疼半数鸭鹅被冲走。
  2016年底
  还清几千元外债脱贫。
  2017年底
  因渔场亏本失业,两口子重新找到新工作。
  2018年12月
  易德顺在武昌一家建筑公司打工,伍小春在江夏区纸坊街打工。
  【编辑:朱艳琳】
  (作者:黄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