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模式:“团队参与工作法”激发居民自治原动力
2018-12-26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编者按——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武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五种模式,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基层党组织切实领导好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东亭社区居民拟订社区文明养狗公约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5日讯(见习记者曾晗 通讯员王学丽) 东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北部,是始建于1985年的老旧社区。辖区有104个楼栋,居民4644户,常住居民15433人,多为企事业单位职工。
  2014年以来,东亭社区针对社区长期存在的邻里关系冷淡、居民参与冷漠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培育34个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促进邻里交往,实现居民融合,提升社区品质,总结形成了“团队参与工作法”。
  “团队参与工作法”以党建引领,强调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支撑作用。通过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区组织的团队建设、效能建设、“领头雁”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和项目化运作,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形成居民参与组织化、常态化,凝聚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合力,增强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团队活力彰显出社区魅力,达到了社区治理高效化。
  “居民不动,累死累活都没用”,兴趣是居民参与的原动力。2014年9月,东亭社区成立社区学校,开办54个兴趣班,40多个学科,组成了21个兴趣团队。“目前开设了书法书画、国学经典、合唱团等课程,居民们互帮互学,增进了邻里交流,促进了居民融合。”武昌区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说。
  2016年初,东亭社区探索将兴趣类团队带向公益,依托社区学校孵化“班长议事会”,将议事会打造成了居民议事平台。以“我的社区有什么问题”为主题,引导班长议事会成员讨论社区问题,制作东亭社区问题清单。以“我能为社区做什么”为主题,引导大家表达共同行动意愿。
  为了解决居民参与持续性问题,东亭社区“一靠自愿、二靠激励”,设计出了一套时间银行系统,建立了以“爱心券”为媒介的兑换机制。
  “参加社区巡逻1小时积1分,照顾老人一小时积1分,文明遛狗积1分……”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积攒“爱心券”,用“爱心券”兑换社区学校学费、商户提供的“爱心服务”、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社区提供的各类荣誉等等。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氛围,不断把志愿服务引向深入,构筑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链条。
  通过搭建参与平台、提高参与动能、提升引领能力、拓展参与空间,让社区居民把参与社区事务变成一种习惯,实现了居民参与的常态化和社区治理的高效化。截至2018年,东亭社区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处置社区环境安全隐患1300余起,刑事警情下降60%,解决社区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近年来,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服务示范社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编辑:符樱】
  (作者:曾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