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重回春节,老河口传统木版年画带你重温年味
2019-01-28 21: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木版制作于清末的传统年画 记者冯爱华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8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王洁)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在灶头贴上灶王爷画;除夕夜,大门贴上武门神、二门贴上文门神,屋内贴上寓意吉祥的“一团和气”“五子登科”……28日是小年夜,也是传统年画贴起来的日子,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洪斌带着40余幅传统年画来汉展出,让人们重温年画这传统年俗。
芦苇扎成的刷子饱蘸水墨,均匀刷在木版上,白纸铺好、用把子刷平,轻揭起来,一幅单色门神年画就完成了。在武汉天地壹方艺术展厅现场,老河口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陈义文之孙、第五代传人陈洪斌,向观众介绍年画习俗、展示传统年画制作流程。有兴趣的观众,还可现场尝试,带回一张亲手制作的年画。


陈洪斌现场演示木版年画制作技艺 记者冯爱华摄
此次《年画重回春节——老河口木版年画展》中,共展出40余幅老河口木版年画代表作品,涵盖了从清朝末年至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年画艺术风格,既有表现喜庆康寿的年画“一团和气“"赵公元帅""燃灯道人",寄托神灵降福的年画"钟馗纳福""金刚门神""忠义春秋"“秦琼尉迟”,也有表现吉祥如意的年画"天仙送子""五子登科""灶王"等。与用笔彩绘的北方年画相比,木版雕刻、套色印刷的老河口年画可大批量制作。
春节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年画重回春节”,号召让年画艺术回归新年、回归现代生活,让传统民俗重焕活力与生机。刚刚在北京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的陈洪斌,与天津杨柳青、湖南滩头、四川绵竹、重庆梁平、陕西凤翔等全国18个传统年画产地的代表一起,致力将年画带入普通人生活,促成年俗与年画的回归。


木版制作于清末的传统年画 记者冯爱华摄
据了解,老河口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仅存的木版年画生产地, 从明朝中期开始出产年画,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发展最为兴盛。自1953年后,民间年画逐渐衰落,老河口木版年画也仅剩陈氏家族一脉传承。为保护传承这一民俗瑰宝,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洪斌介绍,作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老河口木版年画拥有独特风格,制作工艺讲究“陡刀立线”,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表现手法精湛细腻,体现出传统木版年画独到、古朴、至美的整体格调。同时,老河口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广泛,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俗观和道德观, 寄寓人们期盼新年平安祥和,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的心理祈愿。


陈洪斌现场演示木版年画制作技艺 记者冯爱华摄
作为传承人,陈洪斌欣喜于近年传统年画得到有力推动、有望重回人们生活,也清醒地认识到审美变迁给传统技艺带来的挑战。“人们现在购买年画多是当成工艺品,装裱起来收藏”,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年画的传统寓意、并贴到门上墙上,仍有待进一步推广普及。他介绍,自己目前正带着襄阳本地的20多个大学生徒弟成立工作室,探索将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如鼠标垫、茶杯、抱枕等,让年画重归生活。
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市民可免费观展。
【编辑:刘思】
(作者:冯爱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