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蕾:用人导向纠偏不容缓 | 话说武汉
2019-02-25 21: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梅明蕾
  大年甫过,高校招聘再次升温。众多招聘信息中,每每有“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的强调。这句话也将同为博士的应聘者划为“本土”与“海归”两个群体。
  高校招聘,门槛水涨船高,先前拥有博士学位是必要条件,后又强调“海外学习经历”,说到底,都缘于人才竞争的逼人态势。
  无论是学位门槛的提高,还是“海外学习经历”的强调,应该说,均乃社会进步使然。大学作为学术生产的中坚,创新策动的主力,大学中人的精英化不言而喻。循着这样的逻辑,博士而又“海外”的要求,似也顺理成章(当然,这里的“海外”当特指发达国家或地区)。海外经历意味着视野更开阔,工作更前沿,名头更闪亮;学校看重应聘者的海外经历,似也不无应对外界评价和获取更多经费的考量。
  不过,博士也好,“海外学习经历”也罢,最终还是为了“有用”、“好用”乃至堪以“重用”,用人单位不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或许正因如此,加之国内高校学术水准的见涨,“唯海归论”开始淡化,“海归”标签不再万能,能力渐成人才的唯一试金石。虽然如此,仍有事实表明,“海外经历”的强调,也往往成为本土博士就职理想高校的障碍;即便得以入校工作,无海外经历者也不时承受待遇“打折”和周围偏见。
  如果说大学招聘中的“海外经历优先”还情有可原,更多地方无来由地青睐高学位则到了荒唐的地步。翟天临论文(学位)造假事件发生后,一片遣责抄袭、造假的声音中,也有针对此事的更深入发问:在一些原本不必靠高学位来自证能力的领域,之所以存在一律地对“博士”不遗余力的争取,很大程度上或因盲目看重名分的社会价值导向,以及现存的相关体制。
  例如我所知道的,在一些音乐院校某些专业(如器乐演奏)的教师招聘中,也存在博士学位优先的强调。而据我所知,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中,几乎没有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我更难想象,攻读如小提琴演奏这种实践性极强专业的博士学位,到底要研修怎样的课程。或者换个角度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演奏者就一定比本科甚至附中毕业生的演奏强?真是不一定。
  不管怎么说,“能力优先”终是用人的不二法门。遵循这一原则的选人用人,社会成本也最低。所谓能力,不同行当自然有不同的客观评价体系。教授需要博士学位自证水准,不等于政府官员、电影演员或小提琴演奏家也必靠博士学位来自证能力。这几乎就是常识。只愿这常识尽快成为社会共识,以纠偏当下的用人导向。
  【编辑:符樱】
  (作者:梅明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