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播报
公益汇
爱心汇
进社区
爆料官
公益咖
武汉慈善
希望工程
武汉残联
创新创业
见义勇为
新闻
娱乐
旅游
武汉晚报
食品安全
法治武汉
退休学堂
首页
>
武汉
> 正文
武汉“陆海空”产业升级换代:首个5G车联网9月建成,纯电船研发国内领先,航天产业全链推进
2019-03-21 09: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分享
长江日报3月21日讯日前,长江日报记者从航天科工行云公司获悉,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行云工程”的首批两颗100千克量级卫星,即“行云二号”01星与02星,已完成初样研制,今年上半年有望发射上天组网。“行云工程”是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天基物联网,完成80颗卫星组网后,信号可覆盖全球。行云公司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控股,2017年12月26日在武汉注册成立。
去年12月“,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标志着武汉正式迈入太空时代。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两个月前,已在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落户的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发射了“虹云·武汉号”卫星,并实现了互联网访问功能,成功开展网页浏览、微信发送、视频点播等互联网业务,标志着我国天基互联网系统建设迈出历史性一步,武汉迈入太空时代。
在新一代产业革命的机遇下,武汉“海陆空”三箭齐发,商业航天从国之重器走向千家万户,“武汉造”卫星让全球联通;蝉联武汉第一产业多年的汽车行业,正加快脚步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武汉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幅度最快地区之一;前几日,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建造的新型40万吨矿砂船“明青”轮命名交付,再次刷新造船吨位新纪录,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纯电动旅游船等研发设计,武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武汉经济发展的快速度、高质量与“海陆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密切相联,这些企业大多有着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东风汽车集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武船集团、中车长江集团等“海陆空”领军企业,在汉历经多年发展,不但沉淀下雄厚的技术实力,也孵化出了一批产业链企业,集聚效应已显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一直坚持将“工业强市”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战略,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强化制造业创新能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商业航天装备、交通运输设备、船舶及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以“海陆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是武汉工业经济向高端、高效、高新迈进的缩影。 (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工作人员操作东风AX7智能座舱。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下一代汽车”已处爆发前夜
汽车产业加速迈向万亿世界级
2月1日,就共建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达成协议,今年9月底前建成后,这里将在国内首家实现5G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试验及示范运营。
以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等为特征的“下一代汽车”,被视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抢抓机遇,布局“下一代汽车”,是武汉迈向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
“下一代汽车”需要智能大脑,还需要强劲、环保的“心脏”。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2018年7月,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成投产,标志着武汉在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提升产业规模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从产品本身的技术水平来讲,我们位列国内第一阵营。其中,控制系统位于国内领先水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守武介绍。目前,该公司的“三电”系统已经批量供应东风系整车制造企业。
武汉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神龙公司,去年11月“复活”富康品牌,推出纯电动的富康E500,其续航里程达500公里。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雷诺等车企也纷纷计划在2019年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国内知名汽车民企——吉利汽车,也把目光投向武汉,拟于4月在武汉开发区开工建设年产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上,武汉正加快前进步伐。以武汉开发区为例,该区谋划布局氢能汽车产业,雄韬氢燃料电池、众宇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已签约落户。由雄韬投资兴建的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氢站目前已在武汉开发区基本建成,将成为全国储量及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设计日供氢能力为1000公斤。据悉,1000公斤液氢大约可供应两三百辆氢能大巴,或者七八百辆小汽车。
2018年9月28日,由武汉泰歌与武汉开沃汽车联合研制的首批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359路公交线路试运行,标志着武汉市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全面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行阶段。
“从全国新能源车产销数据上看,武汉已经成为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截至目前,武汉已有10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国家汽车公告目录。
在汽车军团多头并进的同时,位于武汉的中车长江公司也在海外市场上捷报频传。近年,中车长江各类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出口铁路货车2万余辆。今年1月1日,中车长江与非洲加蓬客户的铁路货车供销合同顺利签约。近日,一批出口澳大利亚的新造铁路货车也在中车长江武汉分部全面启动生产。
中车长江制造的铁路冷链运输产品,则在亚欧大陆上大显身手。2018年12月15日,由该公司研发制造的40英尺柴电一体式冷藏集装箱,满载着鄂产新鲜柑桔,从武汉出发,历经20多天,顺利抵达德国汉堡。春节前夕,又满载着欧洲特色物资返回武汉,丰富了市民的春节餐桌与生活。这些冷藏集装箱需跨越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零下40℃极寒地区,对设计和工艺要求极其严酷,是冷藏集装箱行业研发制造工艺难度最大的产品。 (长江日报记者李金友 黄莹 通讯员何金磊)
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在武船集团下水。通讯员黄玲 摄
超大型船舶刷新世界纪录
纯电船研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武汉虽然只是内河港口城市,但船舶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不凡,拥有全国知名的造船厂,船舶设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据不完全统计,船舶研发、设计和制造,2018年综合经营收入约800亿元,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月22日,武船集团北船重工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新型40万吨矿砂船“明青”轮命名交付。这是武船集团今年交付的第1艘大型船舶,也是8艘40万吨系列矿砂船中完工的第7艘船,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再次刷新世界造船吨位纪录。
武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公务船、工程船建造基地,建造的船舶出口到非洲、南亚、中东、西欧、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以来,武船集团先后开工建造甲板运输船、大型浮标作业船、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渔场”等船型,成为造船业主力军。
去年4月24日,武船集团双柳基地承建的13000载重吨甲板运输船首制船,驶离码头。当年9月29日,我国首艘3000吨级大型海洋监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在武船集团下水,是世界上起吊浮标能力最强的工作船。去年10月30日,武船集团为国家海洋局建造的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31”在武船集团总部顺利下水,将参与多项重大海洋观测任务。去年12月8日,由武船集团精心打造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集团总部顺利下水,可同时搭载“蛟龙”“潜龙”和“海龙”号3台潜水器开展深潜作业。
武汉在船舶研发设计方面,也跻身中国第一梯队。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研究各种海洋型、内河型船舶近千型,重点在老旧高耗能船型淘汰、船舶节能减排、节能环保船推广、纯电船研发等方面下功夫,先后研发长江650及600客位豪华游轮、金澜湄国际游船、长江发现号高端旅游船等项目。同时以“共抓长江大保护”为依托,重点投入新能源船舶的研发设计,长江电力纯电旅游船、西安中车新能源电动航道快艇、三峡过闸20米及30米级纯电池动力安检船等项目先后完成,目前纯电船研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武汉理工大学吴卫国首席教授团队根据武汉-洋山/宁波舟山航线航道、码头、物流状况,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去年初该型船开工建造,年底投入运营,这对长江现有老龄、高耗能、低效船的更新换代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虹云·武汉号”卫星飞天
汉产火箭一年至少20发
2月27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看到,雨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基地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航天公园及配套道路等多个项目均在全速建设中。
火箭产业园一期占地约450亩,火箭公司在产品研制方面已完成关键技术攻关,进入全箭调试测试阶段。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至少20发火箭的生产能力,带动商业卫星、地面系统、空间信息应用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年产值10亿元。据悉,火箭产业园今年6月左右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年内设备进场调试,力争年底投产。
与火箭产业园一路之隔的卫星产业园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卫星产业园规划占地200亩,将打造卫星AIT中心和商业卫星研发测试平台。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武汉正式迈入太空时代。而研发生产“虹云·武汉号”卫星的,就是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今后将在卫星产业园内研发办公、生产测试,未来会有更多“汉产”卫星在这里诞生。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另一个重点产业项目——航天产业港(一期)目前已建设完成。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港内铺上了崭新的柏油马路,红色的外墙使整个园区呈现出一派勃发朝气。航天产业港规划面积90亩,主要为航天科工龙头企业及配套的轻资产研发类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生产、研发办公、路演展示空间,并配建园区食堂、人才公寓等生活设施。
目前,航天产业港的签约率已达80%,中遥智图、德华芯片、优利麦克等优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正在进行入驻前的准备工作,即将正式入驻。
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签约项目已达1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目前,基地各项工程的建设均在全面提速,产业项目招商也在全力推进,力争年底让基地产业初具规模,呈现高品质形象。 (长江日报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郭文杰)
(统筹:兰家兴)
【编辑:付豪】
上一篇:
世间樱花那么多,看花为何去武大 | 长江评论
下一篇:
追“网红”别成了病态癫狂 | 长江评论
为你推荐
公益播报
公益汇
进社区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19-03-21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19-03-21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19-03-21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19-03-21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3-21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19-03-21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19-03-21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19-03-21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19-03-21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3-21
市民文旅大讲堂16日开讲啦 跟你说说旅途中要注意的事
2019-03-21
从今天起,请叫他们“小水杉”,25万武汉军运会志愿者有了昵称
2019-03-21
党纪法规知识竞赛上线“斗鱼”直播,“廉洁宣传”平台多形式新
2019-03-21
10万人次参与 武汉16家图书馆接力"阅读马拉松"
2019-03-21
这堂党纪法规教育课在斗鱼直播 2.7万人线上参与
2019-03-21
BRT各站电梯19时停运,网友建议:晚停半小时
2019-03-21
7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大悟革命老区
2019-03-21
73个“军体联国家代表队”齐聚武昌,这个迷你“军运会”好燃
2019-03-21
新“瞪羚企业”可获无偿资助,武汉将出台系列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19-03-21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3-21
热点推荐
1、400年汉剧焕发新活力 央视戏曲频道专题聚焦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
2、"中国好人"公交780路司机李福斌:"他让我看到了武汉人的热情与友善"
3、好开心!35名留守儿童游东湖找“课文里的小动物”
4、长江主轴左岸大道极致段全线贯通,6车道,人行道在堤顶,能看江景
5、肤白貌美大长腿!这群白衣天使今天刷屏网络……
6、老公cosplay护士妻子 帮忙招募献血者
7、"国际护士节"前走进武汉特殊病房 看到一群这样的白衣天使
8、巴基斯坦留学生要带“汉派讲解”回家乡
即时新闻
1、铁路用心服务 让旅途更顺心
2、党建引领 共促发展|Transn传神与华英证券联合党建交流会
3、张祥安在全市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上强调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 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周东明章松出席
4、张祥安在全市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如期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周东明章松出席
5、吴锦强调:高质高效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荆州
6、马鞍山首创水务:筑牢安全屏障 全力做好“五一”供水保障工作
7、市委常委会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开班式
8、我市举行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武汉
1、湖北武汉新洲区:聚焦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2、湖北新洲: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3、赏菊好时节,武昌区街头菊展邀您共赴菊花盛宴
4、秋意浓情,盛惠感恩:永旺梦乐城武汉江夏一周年庆盛启!
5、2024第4届中国焙烤行业峰会在武汉开幕
6、聆听英雄回声 感受红色魅力!《铁血忠魂忠魂曹官记》在汉首发
7、2024第4届中国焙烤行业峰会将于10月17-18日与在武汉举办
8、广隆蛋挞王武汉旗舰店盛大开业--广府美食,江城绽放
站点地图
网站建设
qq:340371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