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书画家挥毫寄语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且留清气满乾坤
2019-04-27 22:43:59 来源:汉网

画家们为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创作八尺整张水墨画《七十年华长江报 且留清气满乾坤》长江日报记者吴嘉豪 摄

画家们为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创作八尺整张水墨画《弈趣高风》。 长江日报记者吴嘉豪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7日讯(记者王震 李芳 向凌燕)“ 七十年华长江报 ,且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对长江日报欣欣向荣的最好寄语。”24日下午,陈立言、贺飞白、杨奠安、施江城、孙恩道、张军、钟孺乾、魏金修、余楚民等9位荆楚书画名家齐聚新长江传媒大厦,参加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书画作品展第二场笔会,协力绘出八尺整张的水墨画,为这张结缘半个多世纪的报纸庆生。

笔会中,9位书画家分成两组,各画一幅八尺整张的水墨画,一幅花鸟,另一幅是山水加人物。画家魏金修和孙恩道同时开笔,只见魏金修执一支粗笔蘸上墨,三下两下几块山石的雏形便显露出来,水墨淋漓、笔力尽显老辣;另一边,孙恩道执细笔细细勾勒,一位青衣长须的古人跃然纸上。

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贺飞白刷刷几笔,一株梅花展露身姿,随后,画家张军在山石旁画出几枝兰草,很好地协调了石块的厚重。画家魏金修等墨干后,再次收拾山石,并用淡赭石色着树枝干,又在画的右侧“生”出一株梅花。

贺飞白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经常即兴合作一幅画,每人都会为其他人留有余地,其他人也会根据画面的需要因势利导,大家不会特意照顾自己的作画风格,但整幅画出来又能找到每个人作画的特点。

说罢,贺飞白再次提笔,为梅花点红,“既然是庆生,还需是喜庆的红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立言随即在枝头绘出几只飞鸟。几位画家商议,将画作主题定为《七十年华长江报 且留清气满乾坤》:“这也是寄语《长江日报》,希望能持之以恒,为弘扬社会的清风正气做贡献。”

而另一幅名为《弈趣高风》的水墨画上,两位隐者在石桌前相对而坐,一边的茶僮悠然地扇着蒲扇烹茶。四周茂盛的松树挺拔遒劲,云气缭绕,让人回味无穷。画家孙恩道解释说,这幅《弈趣高风》将对弈的情境融入山林松溪中,二高士全神贯注悠闲下棋,蕴涵着中国文人的人生理想:人生如棋,有进有退,胜负寻常,闲敲棋子,一局千载。

此外,每位书画家还带来了一幅自己特意创作的画作,为长江日报70岁生日庆生。

他们和《长江日报》结缘半个多世纪

参与这场笔会的9位书画家,都与《长江日报》有着深厚的缘分。

陈立言 :处女画作在《长江日报》发表

80岁的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立言回忆,他16岁到武汉求学,几乎每天都看《长江日报》。当时条件有限,大学生们每月的生活费只有7.5元。有一次,他给《长江日报》投了一幅画作,刊登后得到了5块钱的稿费,这让他自信心和创作欲望大增,至今谈起仍难掩激动之心。

此后,陈老成为了《长江日报》的特约通讯员,长江大桥通车,武钢一号高炉出铁,他都第一时间现场见证并作画。

有一年武汉美协举办画展,陈老画了一幅《欢欢喜喜上学堂》,在《长江日报》刊登后,读者反响很热烈。“ 我一直收藏着这些见证我成长的报纸,对于武汉来说,《长江日报》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对我来说,《长江日报》是我一生最尊敬和宝贵的朋友。”

杨奠安:看到《长江日报》蒸蒸日上打心眼里高兴

81岁的画家、湖北省新闻美协名誉主席杨奠安,从1958年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和《长江日报》结缘,学美术的他经常给报社投稿,小小年纪屡有作品上报。一幅画1块到3块的稿费,他都用来买纸买墨。

巧的是,杨奠安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北日报》担任美术编辑,和《长江日报》在一栋楼办公。当时两家报社共用一个制版设备,他画好的插图或标题《长江日报》也经常采用。“我把高粱杆削成笔,写印刷体的字,又快又好。”

杨奠安说,半个世纪走过来,看到《长江日报》的事业蒸蒸日上,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就像看到自己的亲戚日子越过越好一样!”

施江城:爱画长江更爱看《长江日报》

“生日快乐,《长江日报》!”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虽然出生在上海,但长于武汉,对《长江日报》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

施江城原是长航总工会美术组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给《长江日报》投稿,多是一些描写长江工人、航运等生活题材的画作,后来走上了美术的专业道路。

施江城说,长江日报社上一次搬到长江日报路时,他曾为报社画了一幅长江图。这一次《长江日报》即将迎来70岁生日,他也一定要来献上一份礼物。

70年风雨历程,今天的《长江日报》已不仅仅只是一张报纸,而是拥有报网客户端等等多种载体的“媒体方阵”。 施江城说,“一张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报纸,是不会老去的。”(记者王震 李芳 向凌燕)

【编辑:符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