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临空经济区将成宜昌转型发展新引擎
2017-03-29 19:37: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640.webp.jpg

三峡临空经济区规划区范围以机场为中心,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640.webp (2).jpg

海航集团入驻三峡临空经济区,将打造海航通航产业园。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640.webp (1).jpg

三峡航空学院。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640.webp (4).jpg

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高炜

坐轻轨去三峡机场登机、搭“飞的”逛周边景区……宜昌即将腾飞一座“临空之城”,这些设想也将于不久后实现。

  时间回溯到2017年2月中旬,宜昌市“重大项目开工月”活动在猇亭区拉开序幕。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出席开工仪式,见证总投资338亿元,共计51个项目的落地生根。其中,海航通航产业园(宜昌),和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为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

  3月,宜昌市政府召开2017年三峡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总要求是:“工作要细、谋划要深、行动要快、责任要实,举全市之力加快项目建设,将三峡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宜昌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宜昌迈入通航产业发展元年

  三峡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一系列纵横向的相关产业。故而,也被称为“空港产业” “临空产业” “机场经济” “空港经济”。从地理位置上看,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

  三峡临空经济区规划区范围以机场为中心,包括张家湾路、沪蓉高速、汉宜高铁和逢桥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临空经济相关各类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商务园区等。其中,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已全面启动。

  在三峡临空经济区落地之时,海航、凌云、IAI等一批重量级“小伙伴”加入了队伍。

  海航集团海航集团自1993年创业至今,历经20余年发展成为以旅业、实业、金融、物流、科技为支柱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逾6000亿元。2016年,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5位。

  2017年3月15日,海航集团执行董事长李先华到访宜昌,周霁书记、马旭明市长与其进行了会谈。

  会谈中,周霁说:“当前双方正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全方位合作步伐,着力推进三峡机场改扩建、通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筹建三峡航空学院,在助推宜昌加快开放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对培养和壮大航空飞行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按照高标准、前瞻性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新成效”。

  武汉凌云集团,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科技型企业集团,航修和幕墙是其两大主业。IAI,即以色列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是该国重要国企。通过宜昌凌云飞机维修基地项目,临空经济区跨境引入以色列IAI公司合作。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三峡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的通用航空、现代服务、临空制造、航空物流等特色产业雏形已现。

  “大动作”频出集群项目火热开建

640.webp (3).jpg

三峡机场滑行道。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以来,三峡机场周边工地机器轰鸣,项目建设一片繁忙。

  在三峡机场跑道南侧,一大片平坦的水泥地面正在建设直升机停机坪。这里将规划建设一条长100米、宽20米的直升机跑道,旁边还将建设直升机停放机库。

  这是海航通航产业园运营基地项目建设的一角。该项目由湖北海航通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24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7亿元,规划占地500亩。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收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随着三峡机场客流量的持续井喷,机场扩容势在必行。“十三五”期内,宜昌市政府与海航集团将共同投资10亿元,完成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航站区、飞行区及综合配套区三个部分的建设。

  未来,飞行跑道将延长至3200米,T1航站楼和新建T2航站楼可将候机楼面积从1.5万平方米扩大到4万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

  毗邻三峡机场的维修机库内,是一家国际化的飞机“4S”店。自2016年5月投产运营以来,已经维修保养了各类客机22架。如今,该项目的“2.0升级版”即将“上线”,迎来二期改装厂房建设。

  二期项目由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36亩,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用于发展波音系列飞机改装。建设周期一年,计划2018年4月正式投产。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改装10架波音777飞机,年产值可达17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这些续建、在建项目仅仅是道“开胃菜”,今年三峡临空经济区要作的“功课”远不止于此。

  在今年重点工作安排表上,有一大批项目榜上有名。这些重磅项目的实施势必为临空经济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QQ图片20170329183635.png

QQ图片20170329183640.png

QQ图片20170329183645.png

宜昌新经济增长极呼之欲出

  2017年,正是贯彻落实宜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三峡临空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的第一年,《三峡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已上报省政府,不日即将获批。

  未来三年,将是三峡临空经济区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发展空间、壮大骨干产业的重要阶段。

  三年内,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将建成投入使用,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将逐渐达到500万人。

  届时,以临空型经济为引领的高端产业体系将初步形成。通用航空、现代服务、临空制造、航空物流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将建成投产。此外,临空经济核心区发展框架也将确立。

  未来3至5年,峡州大道猇亭段、宜昌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将建成投运,三峡临空经济区与宜昌中心城区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市民前往机场登机有了更多选择。

  同时,通航会展中心、航空小镇、航空主题公园、航空博物馆等一批项目也将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宜昌“一近一远双中心,五场四点多布局”的通用机场网络布局,宜昌未来除了拥有三峡机场,还将建设枝江通用机场,长阳、长乐坪、兴山、百里荒、云台荒通用机场,芝兰谷、点军、梧桐山、大老岭直升机起降场,以及多个直升机停机临时起降点,空中逛宜昌不再是梦想。

  2021年至2030年,三峡临空经济区将全面推进,完成经济区内外交通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宜昌大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到2030年,宜昌三峡机场将建成满足多航线、大机型、高运量需求大型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人和8万吨。

  国际和地区航线将开通15至20条。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临空经济高端产业集聚园区和全国临空综合示范基地也将建成。

  与此同时,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绿色、智慧宜居、高度开放的生态航空新城基本建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形成千亿级,成为宜昌市经济转型的强劲增长极。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临空经济区将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