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民下乡|武汉48名村支书喊你去农村 仅剩11.6万席
湖北日报讯武汉市民下乡“黄金20条”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22日,武汉市农委在东西湖区举办首场“市民下乡、村民进城”信息对接会。面对有下乡意愿的市民代表,全市6大新城区的48名村支书现场争抢话筒,“吆喝”自家村湾闲置农房,有的村支书和市民达成了看房意向。
村支书卖力吆喝闲置农房
48位村支书,主要来自已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湾、赏花游特色村湾和宜居村湾。如江夏区童周岭村、黄陂区木兰山村等等。对接会一开场,村支书们就抢着介绍自己村湾的闲置房屋情况、自然环境、特色优势。
“龚家大湾有22间空置农房,都是3层或2层楼房,适合做茶座、农家乐等。”黄陂王家河街胜天村的村支书龚卫平率先吆喝:“我们这里有青山绿色、纯朴村民,欢迎各位投资兴业、成功创业,幸福生活。”
“地铁蔡甸线的终点站就在我们村,计划是2018年通车。”蔡甸区上独山村的村支书向市民抛出了最大的特色,并介绍,村里有72户闲置房可以出租。
此次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是通过各大媒体、“武汉农业”公众微信号和头条号招募的。市民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企业家,也有创业的大学生,还有退休的老干部。有人打算租房做民宿群、农家乐,有人打算做养老产业,也有人想打造艺术村落。市民广生介绍,他打算在武汉周边找一个合适的村子,创建一处军事题材的休闲场所。大学生肖斌表示,他和同学想到农村创业做农家乐,希望进一步了解奖励政策。还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想投资300元至700万元在农村打造民宿。
武汉市农委解读政策
当天,武汉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对下乡租闲置农房奖励政策进行解读,他介绍,核心政策主要是三大类:对于大范围迁村腾地,集并农户的项目,可享受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同时给每户两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租用空闲农房数量达到全村房屋规模的30%以上规模,如果村子开展过新农村建设,可安排提档升级项目。没有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可以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一户给8万元补贴标准进行建设。
市民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可享受村民待遇,达到标准的,按照2万到5万进行奖补。“政府将对租房行为进行引导,提供规范合同文本和免费服务信息,充分保证双方权益。”
针对市民关心的租期问题,该负责人表示,空置房屋出租需符合市场规律,如果租期太短,承租方收不回投资。租期需要租赁双方协定。对于农民关心的增租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对于长期租房的,合同条款中也可约定三五年之后,房租的稳步上涨空间。“总租期最高不能超过20年。”
有市民代表问,如何确保闲置农房出租的合法合规?该负责人解答,能出租的闲置农房必须按照规划建设,没有产权纠纷。房屋信息通过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向社会发布信息,招募承租房、投资商,如果多人都想租一间房屋,就会按照招、拍、挂方式确定受让主体。政府也会出台规范的租房协议,双方也有约定协商空间。“过程是规范的、合同是有效的,这一行为一定是受法律保护的。”、
目前,武汉市农村尚有11.6万套闲置农房,占农房总数的15.8%。武汉市农委为了确保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农村空置房屋信息,公布了首批推荐村湾名单,并组织专场对接会,为市民、农户之间搭建对话平台。
(责编 黄源连)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