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作家宋小词之问:什么叫境界与情怀
2017-04-23 19:3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读者知道80后女作家宋小词,大约从城市题材的《直立行走》开始。其实宋小词乡土题材的小说一出世就风华正茂,一部《血盆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宋小词本名宋春芳,1982年出生于湖北松滋,2006年以处女作《晚妆》现身《芳草》杂志,主编刘醒龙为她取笔名“宋词”,后来她自己很低调地在中间加了一个“小”字。十多年来,宋小词在国内大小刊物上先后发表了《血盆经》《太阳照在镜子上》《开屏》《尘土的呐喊》等多部优秀中长篇小说。这个春天,宋小词在武汉的家中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宋小词的父亲和母亲

宋小词家的客厅中很醒目地摆着一部老式留声机。她告诉记者,她和爱人都是京剧票友,“我唱老生,他唱花脸,我们俩因为京剧结缘。”

宋小词的京剧是跟着母亲学的。母亲早年是老家生产队的文艺宣传队队员,唱过现代京剧《沙家浜》里的沙奶奶。父亲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年考入荆州师专,“文革”爆发后中断学业,成了一名回乡知青。“虽然总有一些姑娘愿意贴钱贴米与父亲恋爱,但父亲不为所动,直到快30岁时遇到我妈妈。”宋小词翻出自己结婚时与父母的合影,“看,我妈妈漂亮吧?我像我妈,哈哈。”

父亲刚回乡时只能做民办教师,改革开放后转为公办。这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有很多闲情逸致:春蚕吐丝的时节,一家四口会一起远足采桑叶;到了端午,母亲会到稻田里收集秧苗上的露水为宋小词漂洗头发;七夕,宋小词和哥哥一起到苦瓜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讲悄悄话;元旦春节,亲朋好友欢聚,母亲则会亮开老旦的嗓门,来一段京剧的清唱……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宋小词和哥哥的语文成绩自然不在话下。但爸爸只关心数学。作为小镇资深中学语文教师,他深知数学成绩对升学的重要性。而宋小词中考时也的确没有考好,“上了个中专,还是花钱买的。”

中专是个金融学校,主要课程都离不开数学,宋小词学得很艰难,“至今一做噩梦就是在考数学,到处找小抄,看夹带。”2000年中专毕业,父亲问她将来的打算,她说准备到北京打工去,“站到哪个酒店门口当个迎宾员,风不吹雨不晒,每天还能漂漂亮亮的!”这自然是幼稚的孩子话!也难怪,那一年宋小词才18岁。

父亲也觉得这孩子还是个夹生饭,不能贸然推到社会上去,于是托校友在他的母校(此时已升级为荆州师范学院,现长江大学)为宋小词报了一个成人教育班。按照父亲的本意,宋小词应该去学英文,这样毕业以后好找工作,做翻译。但宋小词执意要读中文,并发誓“这一次一定要为父亲争一口气”。

进了中文系的宋小词像开了天眼,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2004年,宋小词大学毕业,在父亲工作的乡镇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

宋小词的兄长与爱人

大学毕业前后,宋小词开始往报纸刊物投稿。因为爱好京剧,她也经常上京剧论坛,希望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一定是男生,女的也行!”

京剧论坛上有个QQ号,宋小词加过后一直是灰色,半年没有亮过。2004年10月26日上午,宋小词有两个年级的语文课。按常规,同一个年级的两节课之间,是不休息的。那天宋小词破例让学生休息了10分钟,自己也回到宿舍用电话拨号上了网。就在这宝贵的10分钟,那个半年没有亮过的QQ亮了。两人匆匆聊了几句,对方让宋小词留下电话,约好下午6点由他打过来。

下午6点,电话真的来了。宋小词和网上认识的朋友聊天从来不会超过5分钟,这天破天荒超过了半小时。宋小词觉得两人既然这么投缘,就不应该再用网名互相忽悠了。她告诉对方:我叫宋春芳。这一下,电话那头炸锅了:啊?你就是宋春芳,你是不是在《中国京剧》上发表过作品?

是啊!

后来是不是又在楚天都市报发表了一篇《天上掉下个于魁智》?

是啊!

“啊呀,我找你找得好苦啊!”这个还在军校读书的小伙子说,他叫谢定安,他问过《中国京剧》的编辑,也问过《楚天都市报》的编辑,但是编辑们都习惯性保护作者的隐私,不愿向他透露宋春芳的联系方式,“我还专门去了一趟湖北省京剧院呢,人家说我们这里有个杨春芳,但从来没有过宋春芳。”

接下来,两个人的恋爱、结婚就顺风顺水了。谢定安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武警湖北总队做宣传干事。宋小词为了离爱人更近一些,先后考入松滋广播电视台和荆州晚报做记者。“2008年父亲在荆州去世后,我到了武汉。父亲去世前一年,我们已经结婚。父母对爱人非常满意,把我交给他父母非常放心。去年母亲也走了,爱人和哥哥,成了父母留给我的最大遗产。”

宋小词和同胞哥哥从小没有互相叫过名字,至今一直以“哥哥和妹妹”相称。如果说热爱文史的爱人是她的活字典,那么,攻读过《资本论》的同胞哥哥,则是指导她观察和思考的引路人。“我常常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爸爸和妈妈,又有这样的兄长和爱人,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我吧!”

宋小词的生活与素材

今天的宋小词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她想念起朝九晚五的生活,不为别的,“只怕自己因此和生活隔绝起来。”

宋小词的生活曾经真实得令人心疼:刚到武汉时,“因为成人教育的文凭不过硬”,只能去私企应聘。又因为总是想挤出时间创作,常常在一家企业干不满一个月,不是她炒老板,就是老板炒她。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们几位军嫂曾经一起到汉口汉正街打货,再一起到武昌的大学城摆地摊,挖地脑壳,“那段日子简直像在泥水里打滚!这是当记者、当作家再怎么深入也采访不到的素材。”

除了自己的生活,还有一路走来看到的人和事。所以在宋小词的笔下,有荒诞失序的村庄、洗脚女工似是而非的爱情、勉强进入城市家庭的女大学生、一个家族四代女人的沉沦……宋小词现在担心的是,《直立行走》会不会成为她个人创作的一个巅峰,一个坎。她说:“总听评论家们谈境界,谈情怀。我一个人时常常百度,什么叫境界?什么叫情怀?我也经常问自己,小说到底应该怎么写?我写的这些到底是不是小说?”

冷静如一句英文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怀若愚),宋小词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面世。

(责编 黄源连)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80后女作家宋小词之问:什么叫境界与情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