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吴坚、鲁腾)“道教的包容性特征具有重要现代启示意义。”5月11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在湖北武当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上指出,道教是中国之“道”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
潘岳指出,道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中唯一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品格,蕴含着亚洲大陆古老文明共享的文明基因。他认为,中国之“道”是立足“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世界之“道”是建构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潘岳还认为,中华道教的包容性特征具有五大现代启示意义:一是道教历史上始终尊重主流价值与世俗政权,一直有融入中华文明政主教从、多元通和的政教传统;二是道教不断与儒佛两家互鉴共融,儒释道长期互动最终形成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所说“三教合一”的共融局面,汇流成中华文明的主干;三是道教提供了宗教和谐共处的理论依据,道教善于以贵和重生、和合中道的精神与不同宗教相处,以因循随顺、知足知止的态度平抑宗教仇恨;四是道教具有与社会主义相融相合的共通点,需要进一步挖掘其教义体系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五是道教有助于建构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需要中西文明互竞互鉴相融以成。
潘岳说,我们今天要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就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推动创建齐物平等、和而不同,不同宗教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