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实施方案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龚莉 实习生雷诺)5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汉江经济带的深度融合,努力把襄阳片区建设成为功能特色鲜明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方案》明确,襄阳片区试验区面积21.99平方公里(含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0.281平方公里),用地范围东起奔驰路、东风汽车大道与希望路,南至富康大道与新城路,西至平行焦柳铁路的规划道路和名城路,北至机场路和平行汉十高速的规划道路,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拓展试点政策范围。
功能定位确定为:发挥襄阳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构建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中部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汉江流域综合物流枢纽建设的联动机制,打造对外开放重大平台。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主要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方案》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贸易便利化、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等五大方面,提出28项具体举措。
行政审批方面,推进“八六六”行政审批“放管服”链条式审批机制。“八个一”新模式,即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单规范、一体审查、一章审批、一文批复、一网通办、一链监管;“六联动”机制提效率,即规划代立项、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协同测试、联合踏勘、统一验收;“六强制”保时效,即缺席默认、超时默认、容缺预审、二次退件报告、监督考评、开放中介市场。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实行“六便捷”,即推行许可即备案、信用承诺即入、先照后证放活、证照分离助推、自选特色服务、创业导师帮扶;全面推行“九证合一、一照一码”,着力探索“多证联办”“网上并审”,实现“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一次发证”。政府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推行“2+3清单”,即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个清单”,督促各部门依法积极履责;建立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差异化责任免罚清单为核心的“三张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探索建设“审批云、监管云、监督云、招商云、法律云、证照云、中介云、分析云”等八大特色的“云上政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出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贸易便利化方面,在海关监管制度改革中,提出以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争取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监管政策试点,最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发展优势产业方面,提出探索襄阳片区内外联动发展模式。探索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销售服务“两头在区”、中间加工环节在外的企业集聚模式,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打造高质、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集群。
会议指出,制定出台《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做好襄阳片区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努力打造汉江流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会议要求,组建高规格的襄阳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认真研究襄阳片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适时调整试点内容和政策措施,重大事项及时向上报告;健全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按规定程序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认真借鉴、吸纳其他自贸区已经建立的成熟规则;研究制定税收配套政策,借鉴和复制已有自贸区的相关税收政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研究支持开展境外股权投资、离岸业务以及支持商业保险、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的税收配套政策;加大襄阳片区改革创新政策宣传力度。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