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为纪念这特别的日子,2015年的护士节我在学校组织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天如果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生命,那将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5月14日上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23岁的岳俞宏正在进行干细胞采集,来自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她是湖北第30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一名远在重庆的6岁白血病男孩将收到这颗“希望的种子”,延续生命。
在采集室里,机器的马达高速转动,暗红的血液从岳俞宏手臂的输血管流进血细胞分离机里。与其他捐献者不同,岳俞宏是独自一个人来的。为不让父母担心,她一直都瞒着家人。
这是岳俞宏第一次在医院住那么久。5天来,她每天都要被注射一剂“动员针”,将她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可以采取的外周血液中去。今天一早,注射了最后一剂“动员针”后,她平躺在病床上,接受长达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
为她采集干细胞的郭丽银医生,一边实时观察她的状况,一边向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把她的富含很多造血干细胞的血抽出来,经过分离器,留下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多余的血再送回到她的体内。”
郭医生介绍,长期以来,公众对于“捐骨髓”这件事儿一直心存疑虑,以为要打麻药、上手术台,还要从体内直接抽取骨髓,非常疼而且伤身体。而实际上,多年前开始,“捐骨髓”就可以用“从手部抽取血液”的方式完成了,透过分离机收集外周血液中的血干细胞即可,并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因为是护士节,也是纪念汶川大地震的日子,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签字参加中华骨髓库的时间。” 岳俞宏回忆说。2年的时间让岳俞宏都快淡忘了这件事,但在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他人生命时,她当即就表示愿意捐献。
岳俞宏表示,救死扶伤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人道主义,但对她来说更多了一份职业的天职。“人们都说护士是白衣天使,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也希望以我自身的行动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影响身体健康,我也真诚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期待,充满爱。”
“越小的孩子移植治愈白血病的可能性越大,据我所知60%的受捐人在半年到一年内可能没有排异。我可以救他。”在过去的4天时间里,岳俞宏每天晚上都要忍受全身肌肉酸疼的痛楚,因为打了“动员剂”,体内白细胞增多,她还常常会觉得头疼。护理专业出身的她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医护工作者嘛,能救人一命总归要救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还没毕业的她,已经开始自称“医护工作者”了。
“我们选择这个专业,就是要救死扶伤,能在学成前就救一个人,不是很好吗?”岳俞宏一再重复,“这是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