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窗口繁忙有序。记者 白菲斐 摄
湖北日报网记者 白菲斐 通讯员 靳玉俊
今年初,宜城猛狮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襄阳市宜城流水镇襄南农场投资建设20MW农光互补项目,计划6月30日前投产开工。按照该项目负责人郭峰的设想,项目审批至少得用1个半月的时间,于是,他于5月2日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及审批申请送到了襄阳市行政审批局。
5月5日,襄阳市行政审批局便组织人员对该项目拟建地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对环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5月10日,襄阳市行政审批局收到项目环评报告报批版后立即组织审查,并于当日发布拟批准公示。5月15日,公示期结束,郭峰便收到了项目审批许可证,整个审批仅花了13天,这让郭峰格外惊喜,项目投产开工也比原计划早了一个月。
这一切,得益于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实行的“一枚印章管审批”。
2014年7月,襄阳市高新区以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改革试点为契机,组建了高新区行政审批局。2015年5月,在继高新区成功试水后,襄阳在市本级及9个县(市)区全域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组建了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同时启用行政审批局专用章。襄阳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域范围内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城市。
办事大厅设有自助查询机。 记者 白菲斐 摄
行政审批做足“减法”
2015年,襄阳将市直20个政府部门的145项审批职能划入行政审批局,并结合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推进简政放权,将事项精简为125项,涵盖襄阳市级2/3的审批事项。老百姓办事由原来跑多个部门、交多套资料、盖多枚印章变为只跑一个窗口、交一套资料、盖一枚印章即可办结。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王新来表示,要在行政审批环节做足“减法”,才能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放管服”带来的改革红利。
今年初,襄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的陈先生来到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向城建城管科呈报了清河西路278.251米的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资料,不到半个小时就领取到了施工许可证。“原来办个审批,资料得准备一大摞,看资料都得大半天,现在一个文件夹就搞定,群众办事更快捷了!”
据了解,为了节约企业办事的时间和制度性成本,按照“受理—审核—办结”三个基本环节,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对划转的审批事项逐项进行流程优化,并明确每个环节的办理时限。目前,减少各类申请材料112种,取消58项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80%以上的审批事项实现当天交件当天办结。
“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审批时间控制在法定时间的60%以内。”王新来介绍,5月11日,襄阳又启动实施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从项目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到最终竣工验收投产,办理程序由过去45个环节、时限111个工作日优化到11个环节、时限30个工作日。“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收费服务上做减法,取消了工业项目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绿化补偿费等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多举措降低企业成本。”
联网审批,发放许可证。 记者 白菲斐
扫描二维码,网上办事。 记者 白菲斐 摄
审批服务做好“加法”
一直从事养老服务的陈先生想新建一个养老院,就来到襄阳市行政审批局三楼的城建城管窗口,准备咨询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抗震等业务的审批流程。窗口工作人员张明鑫查看了陈先生准备的资料后,发现欠缺2份申请单。
当陈先生准备回去补办时,张明鑫从电脑里调出相关表格并打印出来待陈先生填写、盖章。补齐所有资料后,张明鑫现场给张先生出具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准意见书,这让张先生十分感慨:“本来只是来咨询,没想到就把事情办成了 !”
5月17日,准备办理技术职务认定的小刘来到行政审批局咨询相关流程,看到墙上张贴着网上办事指南的指引,就掏出手机扫描了二维码。申报材料、承诺期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10项服务要素立即显示,很多事项还可以在线直接提交办理,这让“90后”的小刘忍不住为政府的服务“点赞”。
“要在为民服务上做‘加法’,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王新来介绍,午休值班、延时下班,首问负责制,对特殊人员和项目提供上门服务,对重大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对重点建设项目推行“容缺”审批,对交通运输项目推行联审联批和网上审批,加快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便民举措,让襄阳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新变化。
今年1-4月,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共办结行政许可事项2349件,所有项目审批“零超时”、“零差错”,没有出现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群众回访满意率达到97.6%。
省政府一行人来襄阳调研政务服务改革。 通讯员 靳玉俊 提供
惠民效能凸显“乘法”
今年2月,襄阳市建管中心到市行政审批局申报襄阳市2017年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至四期、樊城区环形绿道及公园、樊西综合管廊一期、城南片区海绵城市试点等总投资159.6亿元的14个城建节能审查项目。市行政审批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召集专班人员迅速会商并进入审核程序,3小时办结14个项目,并发放了相关批准文件,对比该事项法定审批时限5个工作日,压缩近93%的时限。襄阳市民也在这“高效”中,能早日享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也成为襄阳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今年一季度,襄阳办理社会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8.4%。办理工业项目认定4个,涉及项目总投资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
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不仅在襄阳开花结果,也为其他城市探出一条简政放权的新路径。据了解,截至目前,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已先后接待河北、辽宁、广东、广西、海南等113个城市的学习考察团组。5月14日,襄阳“放管服”改革还得到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督查组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