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硕士乡村献青春 走近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教师杨姗姗
2017-08-09 08:43: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上联:碧水映丹心,寓教乡村,行经岁月浑无悔

下联:尺台诠大义,圃培桃李,砥砺风霜亦有年

横批:红烛燃情

(湖北省楹联学会王泉珍)

楚天都市报记者关前裕 通讯员王艳伟

她是重点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出生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却来到离家数百公里外的鄂西北贫困山区学校支教。5年支教期已满,本可以回到城市工作,她却依然选择留在农村教书,无怨无悔。

她就是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教师杨姗姗。经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杨姗姗当选为2017年7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心怀梦想 英语硕士来到乡村学校

杨姗姗今年30岁,2010年12月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从小就有着教师梦的她在丹江口籍男友的劝说下,参加了丹江口市教师招聘考试,以免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当我被丹江口市公开招聘为教师后,我想,凭着我的研究生学历,分配到丹江口城区高中应该是没有悬念的。”正当杨姗姗踌躇满志准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时,当年秋季开学时的分配结果令所有人都沉默了:她被分配到偏远的乡镇中学习家店中学。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和你妈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从小教育你要努力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你们能够脱离农村,过上更好的生活。你现在倒好,刚走出农村,又走进更偏远的农村。唉!”虽然父亲没有明确反对,但话中明显透露出不赞同。

怎么办?作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当时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那段时间,她一直连续不断接到已进入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们的电话,他们也都劝她放弃在农村当教师的工作。

与此同时,她的男友已在武汉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她如果留在武汉加入培训机构任教,月收入可达4000多元。同时,她在长江大学一个二级学院实习期间表现优异,有机会留校任教……

但最终杨姗姗还是选择了习家店中学。她说:“我心中有一个教师梦,希望成为一个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没有选择另外两个机会,是因为这两个职业虽然是教书,却不能体验育人的全过程。所以我最终选择成为一名乡村老师。”

另一个因素,就是她爱人的老家就在丹江口市,在此前的接触中,她觉得当地人朴实友善,让她十分有好感。

克服困难 她取得一个个优异成绩

首次来到习家店中学,她火热的心陡然凉了半截。那时,习家店镇到丹江口市,坐班车需要两个小时,路弯坡陡,她晕车格外严重,等到了习家店下车后,她已经吐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连行李都拿不动了。

宿舍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卫生间和卧室之间连一扇隔断的门都没有。她心里说不出的悲凉。

第一节课也让她倍感沮丧:她用普通话提问,没有学生举手;她让学生自学,更没有学生配合。课后,教研组长尚长波说:“慢慢来,你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学生。”老教师安良华说:“你对课堂的把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听到这些,本就心里不是滋味的她,哭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如果我就这样走了,54个孩子就没了英语老师。我不能当逃兵。当一名好教师,我一定可以!”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杨姗姗更加坚定了扎根这里的决心。为了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她做了很多功课:每节课都认真准备课件,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后总结经验教训。还虚心观摩不同学科教师的公开课,博采众长。

越教越有信心,越教越喜欢这份职业。2012年,她当班主任,整天与学生守在一起:早上6点带学生跑操;中午到班上安排学生写作业和午休,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晚上8点半下自习后到寝室查看学生就寝情况,等学生都睡了才回宿舍休息。

班上有个叫马超的学生,总是调皮惹事。七年级下学期,杨姗姗因为怀孕,有时感觉力不从心。有一次,马超又闯祸了,她把马超叫到办公室,还没开口,马超就说:“对不起,我又惹事了。老师您可千万别生气,对您身体不好。”“听完,我整个人都愣住了。这个孩子是从内心里亲近我这个老师,才会对我如此关心和了解。有这样的学生,我是幸福的。”杨姗姗感慨地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4年6月她教的第一届毕业生中考英语成绩居全校第一;2015年6月和12月,她先后两次参加丹江口教研室举办的课改展示课和优质课竞赛,并分别获得一等奖;2016年12月,她被推选为丹江口市人大代表;同年年底成功晋级中学一级教师,是整个学校最年轻的一级教师……

扎根基层 她一次次放弃回城机会

“杨老师,您离开这里不?下学期还能见着您吗?”懂事的学生们都知道她是支教老师,每到一个学期结束,总是这样问。“老师不会走,老师会在这里陪着你们,并把你们送走。”每当此时,杨姗姗总会摸着学生的脑袋,亲切地说道。

对学生多尽一份责任,就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亲情。她说,这几年太亏欠丈夫、亏欠公婆、亏欠宝宝。只要一放假,她哪儿也不去,应酬全部推掉,陪伴在家人身边。

是的,她对家人有愧疚。为了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她把不到4个月的宝宝留在家里交给公婆照顾,每周只能尽到两天当母亲的责任。每个周日下午返校时间,是她最煎熬的时刻。一方面希望孩子不要哭闹,自己可以安心去上班,另一方面又希望宝宝可以更黏她一些。等到孩子再大些,每周幼儿园的亲子绘画时间她总是缺席,她心里满满都是对孩子的愧疚。

每年,她还要回一两次300里外的娘家,那里有年迈的父母。她总想赶快回去陪伴他们。“她这么些年走过来,确实牺牲了很多,很不容易。”提起杨姗姗,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校长尚长友翘起了大拇指。尚长友告诉记者,杨姗姗基础好,教学水平提高很快,目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她的师德尤其好,跟同事、学生相处融洽。领导交代的事情,她从未叫过难。有一年端午节,正是中考,学校安排她做中考服务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她就打电话把公公婆婆叫到学校来,一家人匆匆忙忙过了一个节。

尚长友说,考虑到杨姗姗的实际困难,近几年来每到暑假,他就会预计到杨姗姗可能会提出调动工作的要求,可她一直没有。到了2016年,杨姗姗服务满5年了,按照政策可以调到城里条件更好的学校里,他料到这次杨姗姗一定会提出要求,可是,还是没见她开口。“我的人生价值在乡村教育上渐渐得到了体现。”杨姗姗说:“我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孩子。所以,我选择留下来。”

还有比这更加充足的理由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