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欧亚 通讯员 马小泉 秦海波
这个夏天,对鄂北岗地来说,又是一个干旱之年。
盛夏时节,记者在宜城采访,尽管天热少雨,目之所及依旧绿意盎然,稻浪滚滚。宜城的干部群众说,这都要拜白起渠所赐。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三道河长渠、荩忱渠,原本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这条长渠西起我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
记者溯流而上,但见渠首的管理所掩映在一片绿树从中。一道滚水坝拦在蛮河之上,通过一道闸门,将蛮河水引入长渠。渠首管理所所长黄小峰介绍,当年秦军大将白起就是在这里拦河筑坝,水淹楚国都城。而今,2000多年过去了,沿用的仍是当年的坝址与河道。为了管好用好这一水利工程,百里长渠共设立了两个管理所、3个管理段。
沿长渠下行,两岸全是茂盛的庄稼,约10公里,就进入宜城地界。在宜城市朱市镇渠段,看到渠水水位比稻田要低近两米,记者不禁疑惑:这如何灌溉农田?
管理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古人早就解决了。史料记载,古时长渠有几十个“水门”,层层“把关”,需水时就近抬高水位,直接灌溉。后来,长渠重修后,内设了4个大型节制闸,顺流而下,将灌区分为4段,关闭闸门即可抬高水位,就近供水。
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郭俊杰介绍,这是源自古时的“分时轮灌”技术。以9天(216个小时)为一轮,以各节制闸控制区域划分范围,分时轮灌。自上而下,一段节制闸以上供水48小时,二段节制闸以上56小时,三段节制闸以下54小时。为解决沿线矛盾,还留有8个小时机动供水时间,供水时沿线有专人负责管理。由于各段限时供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争水、抢水事件。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见一斑。
与一般沟渠不同,长渠流经之处,还串起大量的水库和堰塘。记者沿途就看到了胡岗和武当湖两座水库。过了武当湖水库,进入望岗村,就到了渠尾。虽是大旱时节,记者并未看到因旱导致的灾情。望岗村6组村民孙立菊是离渠尾最近的一家,全家7亩地,其中5亩水田。此刻,她并没有忙着抗旱,而是在参加村里的一个培训。因为有长渠浇灌,她家的水稻长势正旺。
古老的长渠,至今灌溉着沿线30万亩沃土良田,泽被后代,造福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