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博导想找50年前老同学 就差廖世金 一人
2017-09-05 08:27: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谭力文展示廖世金的高中登记照

青春越走越远,同学之间的思念之情,却是越来越浓。每年聚会时,一群年近古稀的老同学们,都要问到同一个问题:找到廖世金没有?有没有他的消息?

廖世金曾就读于武汉第十四中学1964级高一(2)班。如今全班49位同学基本上都联系上了,就差他一个人了,同学们想尽了包括通过公安系统查询在内的各种办法,均杳无音信。

看到《帮到底》栏目曾为失散的亲朋好友带来很多惊喜,4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力文教授致电记者,希望能帮助找到50年前的这位老同学。

全班49个人就差一个了

时光回溯到1964年的秋季,49个懵懂青涩的青少年学生,从武汉三镇的23所中学来到了位于武昌昙华林的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汉第十四中学,组建了新的班集体1964级高一(2)班。

廖世金是新集体的成员。他1948年2月1日出生,湖北省鄂城人,父亲廖传斌为裕华纺织厂电气间司炉工,母亲黄菊全在家料理家务。廖世金个子不高,但长得较为壮实,初中毕业于武汉市纺织中学。

1968年,即将告别学校的班上部分男生游览了东湖风景区,并在鲁迅广场合影留念。这是那个时代较为典型的合影形式,同学们个个意气风发,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仰望着前方,憧憬着未来。

当年底,当时在中学的“老三届”学生,开始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十四中的学生被安排去了湖北省天门县。随着后续的招工回城、工作成家、养育儿女、赡养父母,同学们也逐渐断了联系。

近些年来,随着通讯方式的快捷、方便,班上的同学们又开始了联系,并每年举行班级聚会。通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先后联系上了48位同学,惟独没有联系上廖世金,成为全班每次聚会的最大遗憾。

高中时代结下难忘友谊

那个年代的高中学习生活,充满了革命豪气,同学们是在激情似火的年代中度过的。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里认真学习,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一起进行民兵训练,一起分享着学习生活带来的艰辛与快乐。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全班49位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同学亲。

“当年同窗之情,令人永生难忘!”与廖世金私交甚多的夏胜光老人昨向记者回忆,廖世金学习成绩一般,为人老实本分,他们俩家庭背景相同,性格比较合得来,上学期间同吃同住一个寝室,因此走得比较近。记得1968年底上山下乡时,他还在犹豫彷徨,廖世金先到了天门多宝区中心六队,担心他没有位置可去,让他也快到六队来。可惜等他去的时候,廖世金因故去了洪湖。

1969年,廖世金在武昌三层楼结婚时,夏胜光正好也从天门的队里回武汉,还参加了廖世金的婚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夏胜光又去三层楼找过廖世金,当时廖母已去世,70多岁的廖父说,儿子出门了。

据该班多位同学介绍,廖世金去洪湖后又参军,复员后到武汉第三制药厂工作,现在如果健在,应该还在武汉居住。

想方设法找人未能如愿

从去年起,这些开始迈入古稀之年的老同学,时常都要聚会,今年还一起庆祝了高中毕业50周年。每次聚会时,他们都要问到同一个问题:找到廖世金没有?有没有他的消息?

昨日,《帮到底》记者接到谭力文教授的求助后,来到位于武大校园九区老教授的家。他打开电脑,找出当年部分同学的合影照,还有当年廖世金进入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时的情况登记表。

谭力文教授说,登记表是他2015年11月份专程到十四中找校领导查询到的。他们还有省公安厅的同学,通过户籍系统查询,也没有结果,“很有可能已经改名了。”

“希望廖世金本人,或他的亲戚、同事、邻居能够主动联系提供信息,帮助我们找到廖世金,让我们班实现大团圆,了却全班同学的期盼和心愿。”谭力文教授满怀期盼地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