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李源)昨日,中国(武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正式上线,国际贸易通关时间从“以天计”缩短到“以小时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单一窗口”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大通关要求,由武汉新港委、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江海事局等联检单位和省商务厅共同打造的服务外贸进出口企业及代理企业、航运物流企业的通关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运行方武汉电子口岸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企业想要开展进出口业务,要分别对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进行各类申报,不仅流程复杂,而且申报状态也无从知晓。“单一窗口”落地后,通过对接平台,企业只需一次申报,就能完成所有流程。申报项目可减少45%,候查时间和查验作业时间也将减少50%,通关时间可从3天缩短到2小时,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有效降低。
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报关数据可以从企业自动提取并发送至“单一窗口”平台,再由平台转发至各政府监管部门,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互联网+航运:让武汉离世界更近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成熔兴 李源 通讯员 黎云
昨日,湖北天美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敏通过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仅用半小时就办妥了报关手续,而此前这一流程需要近2天时间。
8月9日,该平台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交易1500余笔,大幅提升湖北外贸企业的通关效率,拉近了武汉到世界的距离。
企业年节省上亿通关成本
从长江黄金水道,武汉到世界的距离有多远?一位外贸企业家回答,在“单一窗口”开通前,至少需要72小时+72小时。
前72小时,是从阳逻港乘“江海直达”航线抵达上海洋山港的时间,“这已是长江内河航运的极致速度”。后72小时,是企业办理货物进出口业务的平均审批时间。也就是说,政府花大力气打造国际物流通道为外贸企业节省的物流时间,结果都耽误在家门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没有互通,企业要分别对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多个部门进行数据申报,重复录入、流程复杂。
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由武汉新港管委会牵头建设,打通行政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在该平台上,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只需在一个窗口一次录入,就能完成全部申报流程,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后台各取所需,联合审批。
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大大加速了中西部地区与全球各国间的货物往来速度。据测算,一年可为全省企业节省上亿元成本。
据介绍,电子口岸平台全面建成后,服务范围将从武汉阳逻港扩大至全省所有水运口岸。还可覆盖铁路、航空和公路口岸,同时支持东湖综保区、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武汉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也就是说,今后武汉造的手机、汽车想要出口,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火车,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办妥所有通关手续。
跨机构整合补足通关短板
2016年,武汉市GDP1.19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亿元人民币,占比仅13%,不仅低于沿海发达城市,也低于成都、郑州等内陆城市。其中,口岸通关效率不高,一直是制约武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
早在2006年,我省就提出在水运业中以建设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为重点,全面构建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并明确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负责平台的统筹推进和建设。
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表示,一年多来,管委会一方面从政府管理层面加强跨行业、跨区域的协调合作,联合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江海事局等联检单位共推共建,另一方面组建武汉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发挥企业灵活机动的体制优势,为政府部门、监管单位和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体制和机制两大层面的创新与整合,顺利实现了‘单一窗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