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干群昼夜值守 汉江洪峰平稳过境
2017-10-10 08:27: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汉江沙洋段汛情,江边不少建筑没入水中

图为:守堤队员夜巡堤防

图为:受灾群众领取午饭

楚天都市报(记者朱泽潘锡珩通讯员何长青全凡华)昨日上午8时许,当我省江河水情报表实时数据显示汉江流域沙洋段水位低于警戒水位0.01米时,荆门市沙洋县城区(围堰)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吴传斌稍稍松了口气。

10月6日上午,汉江沙洋段已超警戒水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沙洋县迅速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组织3000多名干部群众日夜迎战汉江秋汛,确保流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昨前两日,楚天都市报两路记者分赴荆门、襄阳和天门、潜江等地,直击汉江流域沿线市县抗击秋汛一线。高峰时,全省超设防堤段上堤防守人员达到3万人。

在潜江,党员干部放弃休假值守大堤,三天三夜巡查排险几乎不敢合眼。

在天门,众多群众被洪水围困,舟桥团官兵连续奋战两昼夜转移安置了500多人。

在荆门,为守护109位转移安置的居民,沙洋县沙洋镇副镇长周军琴连续两晚在走廊上打地铺,半夜起来照顾老年人。

在襄阳,年近花甲的宜城市堤防管理处干部曾宪忠穿上胶靴,带上手电,不分昼夜,带领突击队员来回巡查。3日中午,他在泥泞的堤坝上巡查时摔了一跤,6根肋骨断裂……

在沿线市县干群不分昼夜的抗击下,此次秋汛洪峰平稳过境。截至昨日上午8时,汉江中下游干流除汉川站水位上涨0.15米外,其余各站均有所回落。天门岳口站以上江段全部退出警戒水位,部分已退出设防水位。岳口站以下江段各站,虽然仍处于超警戒水位,但也处在退水阶段。

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江炎生介绍,虽然处于退水阶段,洪水形势趋缓,由于江水浸泡时间较长,中游的天门、潜江等地的堤防也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管涌险情,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会出现大的安全风险。

根据气象预报,今明两天,汉江流域还有一轮明显降雨过程,其中丹江口以上的汉江上游,预报降雨量为60-80毫米,中游预报降雨量为30-50毫米。11日以后,雨势减弱。江炎生分析,届时汉江水位将比现在有所回涨,但由于本轮降雨比前期降雨少了很多,因此汉江水位不会超过前期的水位。

江炎生介绍,为了腾库容迎接新一轮降雨,丹江口水库目前仍在持续泄洪,出库流量大于入库流量,水位持续降落。因此接下来中下游的防洪形势比上一轮洪水过程会缓和很多,后期的防汛形势也趋于好转。

直击

高峰时三万人上堤值守

巡堤党员干部三天三夜几乎不敢合眼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朱泽贺俊通讯员何长青全凡华邓菊红张玲)汛情就是命令。7日8时,全省超设防堤段长1400公里,其中汉江1136公里、东荆河264公里;超警戒水位堤段长641公里,其中汉江512公里、东荆河129公里。高峰时上堤防守人员达3万人。

10月6日下午3时,襄阳蛮河郑集镇王岗村的岛口闸闸门破损,洪水向堤内倒灌。倒灌洪水与内涝雨水叠加,将导致附近两个村5000余亩的农作物受淹,情况十分危急。由宜城市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城管队员、供电工人、郑集镇的干群300多人临时组成的党员干部突击队奋战抢险。当晚11时10分,破损闸门被成功堵住,次日4时30分,蛮河河水倒灌口被彻底封堵。

8日晚8时30分,楚天都市报记者在荆门市沙洋县围堰堤坝上看到,指挥部就设在堤坝上,指挥长吴传斌和副指挥长陈卫国都在值守,沙洋县56个单位210名工作人员在堤上不间断地巡查着,直到天泛白、接班的人员到位,大家才能安心地喝口水吃口饭。

10月8日晚9时,记者赶到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积玉口镇党委书记刘平、女镇长杨慧丽等干部正带人在堤上巡查,大家沿着内堤的斜坡一字排开,拿着手电筒小心地在查看草丛,是否有流动的水的痕迹。前天下午,他们曾在这里发现过散浸,杨慧丽带着人去堵,40多个人抢了两三个小时,在散浸的地方旁边开沟疏走了水,面积达300平方米。

汉江并不从积玉口镇过境,但此次秋汛已成为全市大事,积玉口镇的318名干部群众从5日起就结束休假,来到王场镇协助守堤、巡堤,加固堤防。“我已经在这里超过72小时了,困了就在堤上的帐篷里眯一会,总是不敢完全合眼。”杨慧丽说。

图为:军民在堤上抢险

图为:舟桥团官兵转移受灾群众

  探访

  女副镇长走廊上连打两晚地铺

  悉心照顾临时安置点居民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朱泽贺俊通讯员何长青全凡华邓菊红)“社区和镇上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住在这里挺安心。”昨日中午11时30分许,在原沙洋汉江职高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82岁的沙洋镇云龙社区居民周婆婆面前,她一边吃饭一边与记者谈心。

  周婆婆介绍,5日晚,家门口的汉江水位快速上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来帮助她转移。她行动不便,工作人员搀扶着将其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渴了、饿了喊一声,就有工作人员端茶送水;想上厕所了,也有工作人员过来搀扶。“他们照顾得很周到,忙前忙后,有时候我们看得都心疼。”45岁的居民李涛告诉记者,他连续两个晚上都看到有工作人员在走廊上打地铺,很是感动。

  沙洋镇党委副书记冯松林和副镇长周军琴是临时安置点的负责人。周军琴告诉记者,临时安置点高峰时安置了近120人,因铺位有限,6日和7日晚,她和另外4名工作人员就在走廊上打地铺休息。“蚊子太多了,点了蚊香,刚开始还有效,后半夜就不行了,总是被咬醒。”周军琴笑着说。实际上,就算不打地铺,工作人员们也没办法睡个安稳觉。

  每天晚上10时,他们要对安置点的居民进行清铺,确保居民安全。住在安置点的老弱病残居多,他们有需求,半夜还要起来照顾他们。

  据沙洋镇党委副书记冯松林介绍,针对安置点老人偏多的情况,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特地在做饭的时候,准备了一些青菜稀饭,并随时开水供应。县中医院派驻医护人员,义务为老人们开展健康检查。同时,还放映影片,以丰富临时安置点人员的娱乐生活。

  安置点内生活设施有保障

  村民盼望水退后能早点回家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贺俊通讯员张玲杨会)几天前,潜江市王场镇吕垸村一组就成了一片泽国。昨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跟随潜江消防中队的官兵,乘坐冲锋舟到村探访发现,自从前一天汉江最大洪峰过境后,水位开始缓慢回落,就有村民回家查看,而安置点内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吕垸村一组的通村公路早已被洪水淹没,原本葱郁的村庄已经被水淹没,水面上到处漂着杂草和树枝,冲锋舟拐过几片防护林,露出了一排房屋,这里有67户村民,168人被洪水围困,是潜江受灾较重的地方之一。

  柿子压满枝的门前,60岁的村民吕仁民正在家门口翻晒玉米,平台下不远处就是洪水。“听说今天有太阳,我们抓紧回来晒晒。”6日早上,他就开始抢收粮食,种下的5亩多旱稻要过半个月才成熟只能放弃,抢回的是玉米、芝麻、花生等作物。前几天天阴,玉米眼看被捂出了酒味,他回来抢着晒一晒。他还不死心割了些旱稻回来。“至少可以喂鸡。”

  吕垸村一组旁边的大堤下,就是转移村民的安置点。

  潜江消防中队的官兵们转移安置了10多户村民,有些人选择投靠亲友,有些人选择在安置点等待回家。

  几天前,吕仁民的老伴熊欢喜就带着两个孙子住到了安置点。这里有9顶挨在一起的蓝色帐篷,篷外晾晒着衣物,有大人的也有孩童的。帐篷内不仅有村民带出来的简易床具,还有煤气灶等锅碗瓢盆,用电也有保证。“今天周一,两个孙子都要上学。”熊欢喜说,从安置点到学校很方便,骑电动车只要十多分钟。大孙子吕子云今年9岁,2013年也见过一次汉江的大水,对每天上下学要靠船接送印象深刻,面对今年的洪水已经变得淡然。

  更多的时候,村民们爱在大堤上计算正在下落的水位,盼望消退后能早点回家,听说过两天可能有降雨,也只是笑笑:“那就在安置点多住几天,安全最重要。”

  救险

  受灾被困村民牵动人心

  舟桥团两昼夜转移500余人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贺俊通讯员李远翔)昨日下午,已安全归建的中部战区某预备役舟桥团,仍时刻做好再次出动的准备。他们刚在天门多宝镇新滩村连续奋战两昼夜,转移出了500余村民。“我们早就接到了预警,做好了随时支援的准备。”10月6日上午,接到天门市防汛指挥部救援电话,舟桥团政治处主任敖耀学带领抗洪应急连,携带冲锋舟、操舟机等相关抗洪应急救援器材,冒雨行军奔赴抗洪一线。“我们负责救援受灾最为严重的多宝镇新滩村,这个村在汉江堤外,水一涨,四面环水的村子就全受灾了。”敖耀学带队赶到新滩村后,看到村民的房屋基本都被淹了,低洼的地方已经淹没了房顶,地势高点的房屋也被淹到了一楼。全村298户人家被困,有1200多人,看到解放军来了一片欢呼声。

  应急分队奋不顾身投入救灾行动,操舟下水,编组分头挨家挨户搜救被困群众,手扶肩扛,将被困群众一个个接下来、送上船、背到岸。截至10月8日10时,该团抗洪应急连官兵连续奋战两个昼夜,出动冲锋舟100余艘次,转移受困群众500多人,转运各类物资10余吨,搭建临时救灾帐篷20余顶,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险!高石碑船闸现涌水

  120名民兵8小时围堰合龙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贺俊通讯员刘毅)“船闸出水处下游500米左右的堤旁发现了一处管涌!”8日早上6时左右,潜江高石碑镇汉江防汛指挥部的巡堤人员向上汇报后,一出“船闸排险记”迅速在这里展开,直至昨日凌晨。

  听到发现了管涌,高石碑镇镇长刘腾辉的心咯噔一跳。7日上午,高石碑船闸下闸首右侧的墙角边也曾发现了一处管涌,防汛人员运来沙袋做了个“围井反压”才控制住局面。

  这一次发现的管涌并不在船闸建筑内,而是在兴隆水利枢纽下游的大堤背水面。“这个地理位置比较敏感,最坏可能导致决口,影响引江济汉大堤的安全。”刘腾辉赶到现场后发现,有水的地方正在逐渐变大。

  危险!当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沿线堤防不仅被立刻安排加强巡逻,附近几个村的100多名干部群众迅速集合到这里,挖掘机、沙袋、石子、土方等被陆续调集过来。

  根据潜江市防汛指挥部的请求,潜江市人武部迅速通知120名民兵下午2点赶到险情点,立刻开始投入战斗。大伙儿劲头十足,有人索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搬运沙土袋。所有机械几乎没有停歇地运转,直到晚上9点半,一个高7米的半圆形围堰才顺利合龙。

  本版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李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