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鲁尔到中国黄石 老工业城市的华美蝶变之路
2017-11-21 22:35:00 来源:荆楚网

德国鲁尔工业区埃森市。图片来源:新华网

从德国首都柏林乘坐高速列车不过4个小时便到了闻名遐迩的鲁尔工业区——德国传统的煤铁工业基地,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片来源:新蓝网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片来源:新蓝网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片来源:新蓝网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片来源:新蓝网

德国鲁尔工业区埃森市。图片来源:新华网

随着资源枯竭,煤钢工业衰落,历经二三十年曲折,鲁尔区走出了一条重生之路,从老工业区“变身”著名的工业旅游名城。在这里,废弃的煤矿、钢铁厂被改造成公园、博物馆、休闲娱乐场所,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旅游者。

在中国也有这么一座城,和鲁尔区有诸多相似之处,也面临过同样的发展困境,却走出了自身的转型蝶变之路。

她就是黄石,一座因矿而兴,因矿而立的城市。

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殷商时期至今3000余年矿冶炉火生生不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四大工业遗产”集中于17平方公里的区域密集呈现,在全国唯一、世界罕见。

下面就来看看这两座城市的数据对比,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蝶变之路。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背景比拼:黄石三千年炉火不灭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十字路口。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年的青铜史,几百年的钢铁工业史,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市”、“劲酒之都”。

华新水泥厂旧址

区位比拼:黄石水运交通条件优

鲁尔区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区内有大小河港74个,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这使得它虽地处内陆,却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区内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

黄石市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人口245万。黄石是长江港口城市,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5000吨级远洋货轮可常年自由进出。境内运输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综合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

汉冶萍高炉遗址

资源比拼:黄石矿产丰富贡献大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内生产总值的1/3,也为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石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一度非常丰富,建市以来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300亿元。上世纪初,这里诞生了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年产钢近7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转型比拼:黄石打造最美工业城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彼时,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如今,穿行在鲁尔区,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

同样,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改革越发深入,黄石原有的矿业生产实力开始显现出短板。面对全球能源市场、钢材市场和有色金属市场的低迷,在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矿业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在减弱。

近年来,黄石以五大工业遗址为核心,将刚性的矿冶文化与柔性的生态环境无缝对接,先后投入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资金54.5亿元,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熊家仙境旅游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世界铁城旅游综合体、登山步道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

综合/荆楚网 杨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