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中的詹卯秀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李彦睿、通讯员唐旭)“娃儿们,把救生衣穿好,坐稳当。”23日早上7时,詹卯秀就来到河边守候,等村里的孩子都到齐了,她高喊一声,然后将船缓缓向对岸撑去。
今年47岁的女船工詹卯秀,在利川市文斗乡郁江河义渡了13年,累计往返近4万次,总里程达7800公里。
初冬的河面,寒气袭人。由于长期在河上摆渡,詹卯秀经风吹日晒,皮肤变得黝黑,面相显得比同龄人大了不少。轻划小船,詹卯秀不时问问孩子们吃的怎么样,穿的暖不暖,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知识。孩子们也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趣事大声讲给她听。“这些娃儿,我是一天天看着长大的,他们也把我当妈妈。”
100米宽的河面,詹卯秀花了5分钟才将船划到河对岸。将船固定好后,她叮嘱学生脱去救生衣,将他们一个个扶上岸。目送孩子们远去,詹卯秀掉转船头,向对岸驶去。下午3点半,放学的时候,詹卯秀又准时来到渡口。
詹卯秀所在的渡口,位于利川市文斗乡郁江村,附近的青岗坪村、石马村、沙岭村的3000多位村民,需要到河对岸时,都到这里来过渡。詹卯秀平均每天要在河上往返8趟。
13年前,詹卯秀的两个孩子上学读书,河上没有桥,到对岸学校读书就必须得坐船。詹卯秀和丈夫商量,花费几千元建了一只铁船。护送自家孩子的同时,顺便护送村里的孩子。“一个人也是送,十个人也是送,做点好事能积德。”
詹卯秀在河边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木屋。平常,她在岸边的庄稼地里劳动,只要有人过渡,她就能随叫随到。
“我摆渡从来不收钱。”按照郁江河一带的规矩,凡坐船者每过渡一次,都要缴纳一元费用。詹卯秀觉得,乡亲们都不宽裕,自己的日子还过得去,大家都是邻居,帮点忙不算啥。
前几年,村里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有一次,詹卯秀也收拾行李和亲戚一起登上往广州的汽车。到了半路,詹卯秀又回来了。“这样走了,乡亲们今后过河咋办?”在詹卯秀看来,河上没有桥,这活就得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