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换学区房引家庭矛盾 调解员巧解两代人心结
2016-03-04 14:27:33 来源:

长江网讯(记者 吴吟溪 通讯员 黄佳妮 汪拥)为给即将升初中的小凯(化名)弄一套优质学区房,较真的父母不惜“遗弃”儿子,逼老人答应将唯一的住房过户到孙子名下。近日,洪山区关山街司法所调解了一起因学区房引发的家庭纠纷,帮助小凯重回父母身边。

前日,关山街司法所接到一通来自邮科院社区的求助电话:“有居民把孩子丢在社区,四天四夜不闻不问。”正在吃午餐的调解员杨世红、张强强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社区了解情况。当调解员赶到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时,小凯正坐在社区工作人员身边大口地吃着工作餐,一看到调解员来了,赶紧把头低了下去。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11岁的小凯是邮科院社区居民王某的儿子。自四天前被父母送到社区后,无家可归的小凯只能每天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吃百家饭,情绪十分低落。

原来,王某夫妇眼见孩子即将升学,希望老人以立遗嘱的方式将邮科院家属住宅区的唯一一套70平米住房过户到小凯名下,以此做抵押换取一套学区房,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但老人认为,如果将房屋过户给孙子,就剥夺了两个女儿对房屋的继承权,因此拒绝过户。希望落空的王某夫妇不甘心,三天两头到父母住处要求老人过户。两位老人不堪其扰,于是离开住所躲避几天。王某在多次求助社区、寻找父母无果的情况下,认为社区与其父母“串通”故意不帮忙,一怒之下,将小凯丢弃在社区,以此逼迫父母现身。

听完事情原委,调解员立马找到症结所在,原来是一起因换取学区房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虽然联系不上王某父母,但看到落寞的小凯,调解员心生怜悯,转念想出亲情感化、普法明理的调解方案,先帮助小凯与父母团聚,再逐步化解王某与其父母的矛盾。

调解员一方面找到小凯父亲王某,与其单独面谈,摆事实,讲道理,并详细讲解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调解员劝说王某,作为父母,无论家庭有何种纠纷,都不应把无辜的孩子当作出气筒或换取利益、胁迫家人的工具。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父母或监护人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应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另一方面,调解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聊天方式引导小凯向父亲讲述自己在社区四天的生活感受,让王某了解孩子想念家人、渴望家庭温暖的想法。听完儿子的话,王某深受感染,眼里还闪着泪花。见王某有所动摇,调解员承诺司法所将与社区积极联系两位老人,努力劝说老人,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其解决现实困难。

得到了调解员的承诺,王某也如同吃了“定心丸”。毕竟血浓于水,家庭和睦、家人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王某向社区工作人员道了声感谢,高兴的牵着小凯的手回家去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