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鸟类名录发布 已达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2016-04-06 18:16:00 来源:

青头潜鸭

长江网讯(通讯员 程本泽 易清)2016年4月6日上午,在2016年爱鸟周活动暨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动启动仪式上,《武汉府河鸟类名录暨2015年冬季府河(武汉段)越冬水鸟监测报告》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正式发布。

该报告显示,2015年冬季监测活动在府河湿地(武汉段)共记录到36种水鸟,最大群体时合计12076只,其中白琵鹭、豆雁和灰雁三种水鸟的数量达到了其迁飞路线种群的1%,这标志着武汉府河湿地已达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府河生态保护特别是栖息于湿地的候鸟保护具有全球性意义。

武汉府河鸟类名录,是根据近年来连续的监测报告统计出府河(武汉段)冬候鸟、夏侯鸟、水鸟、林鸟等各类鸟类种类达149种,是武汉市所有鸟类种类数量的39%。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有10种。这几年,有黒鹳、白鹤、卷羽鹈鹕等国际受胁物种在此越冬;2012年以来,连续监测到鸿雁这一国际易危物种;特别是2015年,多次记录到青头潜鸭这一国际极危物种在府河繁殖、越冬。

今年元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观鸟会,发起了府河鸟类图片的征集活动。迄今为止,总共收到近千张府河湿地鸟类照片,经专家审定,入围鸟种记录照片约266幅,首次用的形式照片系统记录府河鸟类种类至少108种。

报告也指出,府河湿地和水鸟面临着开发和建设的影响,比如鱼类养殖和捕捞、生态旅游等人为干扰,家禽养殖的影响,偷猎等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府河湿地作为武汉的后花园,发挥着诸如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维持武汉城市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水鸟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已普遍将水鸟作为湿地环境变化的敏感、有效的指示性指标,并习惯将湿地生态系统中水鸟的群落结构及丰富度作为湿地质量的重要评估因子。

为了配合市政府制定的“武汉府河生态绿楔保护与修复规划”,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了以竹家冲为中心,覆盖黄花涝、马家湖、同家湖、下游入江口在内的府河(武汉段)湿地水鸟监测活动,以明确府河鸟类资源的资源量和分布状况,对府河湿地的健康情况进行判定,为今后制定府河湿地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和佐证。

有别于以往对某个地区开展的单次鸟类调查所形成的报告,这份报告是湖北省内首次对一个区域的越冬水鸟现状进行连续、系统监测后所形成,对于了解该区域的湿地现状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在发布本报告的同时,也提出希望能将这类监测活动持续下去,并扩展到整个武汉范围,力争每年发布武汉地区越冬水鸟现状报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