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霞:真抓实干勇于挑担子的基层好干部
2016-05-12 13:16:00 来源:
长江网讯(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李斌 易阳)舒安是革命老区,是武汉市南部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的基层街道女性“一把手”,江夏区舒安街党工委书记孙艳霞凝神聚力带班子,认真履职尽责,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用5年的时间,让贫困革命老区舒安旧貌换新颜。

近日,长江网记者实地探访舒安街。在采访中了解到,2011年12月,孙艳霞就任舒安街党工委书记,上任的第一个月内,她跑遍20个村,与村民和村干部促膝谈心,寻找舒安街的优势。她发现,全街20个村中,有12个临近梁子湖,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同时,在了解了国家的扶持政策,摸清了“家底”后,孙艳霞带领班子成员到外地学习经验。她还多次到江夏区农委、区国土规划局等部门拜访,结合舒安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慢生活公园”,打造舒安“慢谷”的发展理念;并多次邀请国内知名策划机构和专家学者对舒安发展进行清晰定位,最终明确了把舒安打造成“半岛田园水乡,生态有机小镇”的发展思路。

“天下事,成于实干,败于空谈”。经过上百次的登门造访,孙艳霞成功引进了“快乐生活农庄”和“未来家园现代农业园”两个大型都市农业项目。这两个项目投资总额超1.2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但是,新项目的发展遇到土地的难题,在舒安,农民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根子,宁可抛荒、不可失业。对大规模流转,街村干部从政策到工作,根本没有经验,既担心硬骨头啃不下,又担心软功夫跟不上,畏难情绪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孙艳霞多次主持会议,与街村干部宣讲政策、分析形势,提升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她亲力亲为,近3年来,先后100余次深入项目现场办公,做农民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专啃“硬骨头”,促进了项目落地。

老金是田铺村江家窑湾村民,60多岁,家里的200多平米鸭舍正好在土地流转范围之内,因他要价过高,项目方无法接受,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协调,但老金三番五次反悔,村干部对老金的出尔反尔忍受不了,打算放弃。难道“一龙阻住千江水”?老金这块石头不搬,下步工作就难推进。孙艳霞决定亲自上门。前两次,约好了时间上他家,不料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孙艳霞没有和他预约,晚上7点多径直敲开了老金的家门,从家常谈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终于做通了他的工作,同意按市场价拆除鸭舍。事后,老金逢人便说:“孙书记为了把我们舒安建得更好,操碎了心,没日没夜地亲自上门来做工作,我再不支持就对不住她啊。”

“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班之长,在工作中,孙艳霞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凡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全街的干部群众。孙艳霞扎根基层,带领群干,通过五年奋斗,促使舒安街得到长足发展,贫困落后的旧貌换了新颜。据统计,舒安街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六个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26元增长到15000元;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由2500万元增长到1亿多元;引进农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特别是过亿农业企业达到2家;农业总产值由3亿多元增长到6亿多元;流转土地面积由原来的不到2000亩增长到10000多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576万元增长到1.3亿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