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婆婆心肌梗死拒做手术 医院代签字救其一命
2016-06-16 17:36: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 吴晓敏 通讯员 陈敏 李菡)七旬老人突发心肌梗死急需手术,老伴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儿子无法及时赶到,坚持做手术,一旦失败有可能引发医患纠纷,不做手术,心梗120分钟黄金救援期即将逝去……半个月前,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内科主任李东升遭遇了这样的两难选择,最终,他选择用整个职业生涯“赌”患者一条命。6月16日,经手术治疗康复的朱婆婆出院回家,回忆起半月前那惊险一幕,倔脾气的老伴常爹爹拉着医生的手连声感谢。

即将出院的老俩口听医生嘱咐

七旬婆婆突发心肌梗死 老伴拒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73岁的朱婆婆回忆,5月31日中午11点半,自己感觉胸闷,于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内科就诊。由于朱婆婆此前曾在该科住院诊治冠心病,根据症状及病史,医生初步判断她是心肌梗死。在医生问诊时,朱婆婆的血压高压从170降为80,心率从120次降为50次/分钟,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冠脉照影检查,以确诊是否需要介入手术。

此时,婆婆的老伴常爹爹吓得手足无措,不愿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见爹爹不同意签字,几名医生轮番上前做工作,告之老俩口即使是及时就医,急性心肌梗死依然有10%以上的死亡率,但老俩口依然不同意。事后常爹爹向医生袒露了心思,他说,“老伴之前因为冠心病住过几次院,但是打针吃药就好了,没想到这次这么严重。”而且老俩口都没有退休金,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不愿意手术增加儿子的负担。

儿子口头同意手术 医院签字担保及时手术

由于老俩口一直不同意做检查,医生们要到了其儿子常先生的电话,常先生在电话中表示,“不要听我父亲的。”他请求医生按照老人病情需要,按照医疗原则,即刻进行检查和抢救,自己马上从单位赶往医院。

约12点30分,经医院医务处签字,老人被送往介入手术室开始穿刺,心内科主任李东升亲自为老人做了冠脉照影检查,10分钟后,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心脏大血管闭塞合并冠脉内血栓,情况十分危险,需要即刻进行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而此时,儿子依然没有赶到,医生再次和老人儿子通话,取得口头同意。

13点,手术台上,医生开始为老人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约半小时,手术结束,老人转危为安,之后老人儿子赶到,拉着医生的手不停感谢。

医生:生命高于一切 担风险救人是本能

尽管手术成功了,但回忆起这一切,李东升依然后怕不已:若手术成功,可能向家属有大量的解释工作要做,若是出现意外,自己和同事们的职业生涯会被“抹黑”,甚至陷入医疗纠纷。

然而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能战胜了一切。李东升回忆,两个月前一名70岁的爹爹出现同样的情况,家属不愿意做进一步治疗,坚持要求出院,三天后的电话回访,得知爹爹在家中猝死。“生命权高于一切,尽管有风险,但我更不希望悲剧重演。”李东升感慨道。

不仅仅是医生,得知此事的医生家属们也后怕不已。全程参与了劝说与手术的主治医师陈锐对妻子说了整个事件,她说:“作为普通人,我很敬佩你们的担当;但是作为妻子,我只想说,你也有家有口,你也要为家人负责。“

生命至上,救人为先,这是医生们条件反射般的选择,尽管进入抢救程序之后,医生将承担风险。“我希望,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哪怕是给我们一点点信任,一点点支持,我们就心无旁骛地去给病人最恰当的治疗,义无反顾地去为每一条生命冒险。”李东升说。

院方:每一次签字可能意味着一条生命获救

据了解,在光谷院区胸痛中心,每周都会送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0分钟黄金救援时间内进行抢,开通堵塞的血管,效果最好。仅去年一年,胸痛中心就在危急时刻挽救过61条生命。然而并不是每一次挽救都被“认可”,曾经有患者急诊送来,在无家属签字情况下,走院内程序进行紧急抢救,而患者出院后,家属以“当初没有签字同意”的理由拒绝支付医疗费。

尽管有着种种风险,但该院仍然设置一条急救“绿色通道”,在紧急情况下,院方代表要本着救人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及时判断,替没有家属到场的病人“做主”进入抢救、手术流程。如果不及时干预救治,患者可能延误病情、没有机会得到最佳治疗、甚至出现死亡风险,这样的负面事件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而未经家属签字进行手术,术中、术后有风险,医院、医生需要承担风险。

“每一次签字都承担了风险,但每一次签字,意味着可能救下一条生命。”医院医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