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见习记者周惠明)7月15日晚9点,武汉关水位终于退到了警戒水位以下,但江边的值守人员仍处于“警戒”状态中。自7月3日防汛值守点的帐篷支起来后,三班倒的巡堤查险便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而除了值守人员之外,值守点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他们每天都会把免费的夜宵和饮料送到值守人员手中。
火锅店老板每晚11点给防汛点送夜宵
最近几天,每天下午2点半,武汉最酷热的时候,王力会带着他店里的员工,准时出现在一元街防汛值守点指挥部,将刚制作好的饮料依次分发到沿江6个值守点。根据天气情况,送的饮料也不相同,暴雨天是驱寒的姜丝可乐,晴天是解暑的冰镇酸梅汤。
而到了晚上11点,王力还会再运着40多份宵夜送到江边,分发给每个值守点的巡堤人员。而夜宵也是依着巡堤人员的喜好,有时候是凉面,有时候是饺子和粥。从江边的值守点建好起,王力就开始每天两次给巡堤员送饮料和夜宵,一天都没间断。
今年40岁的王力是个老汉口,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后来在汉口几条老街盘下几间老门面做餐饮生意,以经营火锅店为主。2016年长江洪水爆发后,王力每天经过江边,“眼看着江水越涨越高”,王力心里也很着急。“江边支起防汛值守点的帐篷后,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才好。”
因为自己是做餐饮生意,王力便想着给每个防汛人员免费赠送食物、饮料等生活必需品。王力随后“承包”了6个值守点,让店里的员工准备好食材,分装打包,每天给值守点的巡堤员送“下午茶”和宵夜。
当年只能旁观 如今要和防汛员一道守堤
7月16日下午两点钟,长江网记者来到一元街防汛值守点指挥部,尽管水位已经降到警戒水位以下,长江水仍然十分浑浊,水位也比平常高出不少。王力正带领员工,在酷热的阳光下给巡堤员分发酸梅汤,旁边的保温箱和冰块,也是王力送来的。
事实上,这不是王力第一次看到长江水涨到这么高。1998年,王力也见过堤坝上飘扬的红旗和写着“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但是98年我只能充当长江边的旁观者。”王力说,那时他刚步入社会,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为抗洪做什么,“现在作为企业家应该有一份社会担当,有义务去和防汛人员一道镇守江堤”。
与王力一起忙活的,还有他店里的员工。王力告诉记者,店里面很多90后员工,刚知道要给值守点送餐时,他们总觉得是额外的工作任务,有些不情愿,或者找借口要休息,但送了几次之后不但不问了,这帮年轻人也开始改变。“7月4日那天,我去给遭遇泥石流灾害的团风县送救灾物资,行程仓促,忘了交待送餐的事,但店员们还是主动将食品送到了值守点。”
邱建国是一元街值守点的值守人员,他和王力已经成了老熟人。“沿江一带不好停车,王力把酸梅汤运过来后,总是借我的电动车一壶一壶往其他值守点运,一来二去就熟络了。”邱建国告诉记者,值守点设立以后,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赈灾物资,“都是附近的企事业单位无偿赠送的,有水、有食物、有西瓜,还有毛巾、电扇、灭蝇灯等”。他还特地将赈灾企业一一记了下来,竟有五十多家,“说实话,看到这些物资我们也很受鼓舞,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再累也值”。
不怕被人说作秀 “一直做下去就是爱心”
实际上,王力除了餐饮公司老板的身份外,还是悦野车会成员,酷爱“牧马人”越野车的他经常和朋友结伴驾车出游。但7月初暴雨发生后,王力和车友们的出游也随之换了一种画风。
暴雨过后,武汉多地渍水严重,车友会迅速集结了三十多号人,前往各地救援。王力介绍,他们从各区获得需要援助的信息,再通过车载电台传播,最后集结车队前往营救。“悦野车会里都是志同道合的成员,哪里需要帮助就马上帮,团队协作精神强,十分有默契。”
7月5日,王力和车友们一道,驱车前往新洲送救援物资,第二天,又到黄陂充当转运车,“黄陂积水太深,好多车陷在水里,我们又运人,又拖车”。7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被水围困,王力又投身转移学生的队伍,“从早运到晚,记不清运了多少学生和行李”。
“水灾中很多企业家都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有人觉得是乘机作秀,但我认为只要长久的做下去,也是一种爱心。”王力说,公司一直在坚持,起初计划为值守点送餐一个月,目前没有一天间断过,还将继续送下去。
直到现在,王力的“牧马人”越野车里还放着救援用的手套、绳索和救生衣,“7月以来这套装备就一直在车里,一旦哪里有需要,随时准备投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