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武金堤突击队 揭秘他们的15个昼夜
2016-07-18 14:57: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 吴吟溪 通讯员 李涛 任理华 张曼菱 熊念)暴雨,持续的暴雨,长江水位持续上涨,武金堤告急。7月4日上午,武金堤洪山街防汛指挥分部正式成立,负责50+500至52+500区段,合计2公里长堤段,分别由幸福社区、红旗社区、洪山社区和井岗社区防汛队员驻守,分3班轮流进行拉网式巡查。第二梯队的马湖社区、板桥社区各15人组成紧急突击队随时参加各种险情处理。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突击队员在大堤上的日日夜夜。在这里,最常看到的是巡堤队员们穿着迷彩服、拿着棍子的场景。白天,烈日当头,汗水不停地流下来,浸湿了身上的衣服;夜晚,毒蛇出没,蚊虫肆虐,需时刻提防。许多队员家园已被渍水浸泡,妻儿和父母需要照顾,然而他们坚守武金堤,演绎了一个个“舍小家,保大家”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支不下火线的队伍

长江武金堤上,矗立着一座钢管搭成的架子,架子上“武金堤防汛第一哨”显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洪山区洪山街幸福社区防汛队责任堤段,也是武金堤责任区段第一段。

队员刘继斌今年52岁,主要负责整个抢险队的后勤保障工作。7月4日清理哨所,因大雨后淤泥打滑,在搬运青砖时,用力过猛,身体滑倒,致使左手手腕骨折,到医院包扎好后,队长叫他回去休息,可刘继兵坚决不肯走,他说:“现在防汛刚刚开始,很多后勤物质需要赶紧购买,这点骨折不算什么,不会影响我的工作。”

陈志喜是骏业集团的一名水电工人,除了日常的巡堤任务,还主动承担起接线用电的工作。7月6日的特大暴雨致使幸福社区渍水严重,陈志喜被火速调回社区抢救泵房,由于水上涨得太快,情况十分危急,他第一个冲进去冒着生命危险关闭电闸,不小心踩到玻璃渣子上,鲜血瞬间染红了渍水。虽然负伤,陈志喜依然要求回到上堤,“我可以为驻点安装灯泡、插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不当逃兵。”

这些队员轻伤不下火线,坚守在防汛第一线。骏业集团副总王建新在协助社区抢险时,不慎左臂受伤,第二天便返回堤上坚守岗位。队长张治国在上堤前就因巡查小区渍水时双腿受伤,现在又查出肾积水,但每次打完针后,便立即赶回堤上。张治国说:“我从一名队员成长为队长,深知守堤的重要性和带队领导的关键性,我们巡防的这一段是个弯道,是最危险的一段,作为带队领导我必须站好这班岗!”

这是一支红旗不倒的队伍

下午2点,记者来到红旗社区突击队驻点——一个40平米的库房,挤了20多人,他们将凉席直接铺在地上睡觉,能落脚的地方很少, 6公分的蜈蚣爬到席子上,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吴胜虎是突击队最年轻的一名队员。“我今年十八,已经成年,应该加入突击队,做一个男人该做的事!”吴胜虎的声音略显疲惫。同是突击队员的孙亚玲是他的母亲,孙亚玲说,7月5日晚,社区接到命令,儿子二话不说,向她提出也要上堤抢险,让她很骄傲。吴胜虎说,在这次抗洪前,他是一名内向的宅男,但是经过这次经历,他觉得自己变得更有责任,更男人,学会了团队合作,“加入防汛突击队就是一次特殊的成人礼。”

26岁的队员夏凡是红旗社区联防队长,从7月5日至今,从未休息一天,也没想过撤出一线。在板桥小区居民救援安置任务中,夏凡趟着齐腰深的水,转运出两名孩子。夏凡说:“我是红旗社区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次抗洪抢险,是组织对他的考验。”

34岁的党员夏云飞,在母亲癌症晚期住院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入突击队,甚至都没时间为6岁的女儿上小学报名;62岁的老党员王维清,曾参加过1998年和1999年抗洪,已经退休两年,当这次汛情来临时,再次奔赴前线,对年轻队员言传身教;24岁的青年段志雄,更是一家四口齐上阵,7月5日报名加入突击队,名单确定后,他才发现,自己的父亲、二伯、小叔均加入了突击队。

这是一只薪火相传的队伍

天蒙蒙亮时,夜班巡查队员已在这700米的大堤上走了近百个来回。早上七点,冯忠斌同志带领早班队员准时前往大堤与刘天和换防。刘天和详细交代了夜班的巡查情况,再三叮嘱早班的年轻队员一定要认真搜寻整个大堤,以防夜班老同志因视线不好漏掉了可能出现的险情。

有着30多年党龄的刘天和,从84年退伍以来,所有的防汛他都参加过,还被评为96年全市先进防汛工作者。当他说“想外孙了”的时候眼眶里含着泪花,“但是我必须来,年轻人没有经验,我们要带下年轻同志,将来他们必须顶上我们的位置。”

今年读大一的刘平凡,在同学聚餐时提出:“谁要和我去抗洪一线?”在场的五名小伙子立即响应,这才有了洪山社区青年突击队,他说:“我是家里的独生子,这次来家人很担心,但都支持我。”火辣的太阳加上闷热的天气,导致2名小伙子中暑晕倒,服用人丹,稍作休息后又立马上岗。当问及守堤苦不苦时,他说:“老一辈以前守堤条件更艰苦,他们都能坚持下来,我们怎么能叫苦?”

刚巡完堤回来休息的刘武老,今年已经60岁,他告诉记者:“我们就一个目的,严防死守,保卫武汉,过去是这样,现在年纪大了也是这样。和年轻人并肩战斗,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激情和斗志。趁我们还能动的时候,多教他们一些,希望年轻一辈能把接力棒传递下去,把老一辈的抗洪精神继承下去!”

这是一只团结齐心的队伍

来到井岗社区哨所,听闻这次上堤的队员中有10人曾参加了98年的抗洪抢险,这次他们又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斗争,言语中透露着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团结一心的气势。

井岗社区联防队长程辉斌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参加了多次抗洪抢险,他告诉记者,7月2日井岗社区突击队在天兴洲守堤,7月7日接到命令到武金堤巡查,其中大部分队员居住的虹桥家园、小沈家湾,已渍水很深,无法出行。他说:“小家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保大家才有小家,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保住大家,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党员的誓言,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人民财产安全!”

54岁的程国平是突击队小组长,他荷包里装着救心丸。前几个月查出来有冠心病,医生安排7月份做支架手术,在隐瞒了80岁的老母亲后,他加入了防汛突击队,“防汛是大任务,只要身体能扛得住,我就要上堤防汛。我们一班子人很团结,都很照顾我。”

队长程云负责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由于床铺不够,他只有趁队员上堤后空出了床,才能稍作休息。老队员沈德彪说:“程队长以身作则,我们都很服他。说不想回家都是假话,但这些都能克服,好队长,好团队,我没有理由三心二意,会战斗到底!”程云还及时的掌握队员的心理状况,他经常鼓励队员:“井岗社区在历年的防汛中都是一面旗帜,你们是井岗人心目中的英雄,一起来的就要一起回去,绝对不能给井岗丢脸!

这是一只不畏艰苦的队伍

板桥社区驻点安排在堤段附近的小旅馆里,接到命令必须10分钟内赶到抢险现场。所有队员都整装待发,虽然经过连续几日的奋战,但依旧精神饱满。

37岁的马飞波是板桥社区志愿者,他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板桥社区防汛突击队,从2日以来,先后分别转战四处,参与了马咀堤筑堤、板桥小区救援转移、板桥巡司河拓宽拆违工程、武金堤防汛突击等任务,被队员们成为“拼命三郎”。在板桥小区救援时,有一位86岁的李婆婆患有严重风湿,不能沾水,他立即脱下迷彩服盖在老人的身上。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小伙子,你真是比我的亲儿子还亲还体贴!”马飞波告诉记者:“当时两个人抬,一个人托,让老人家一滴水都没有沾,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7月9日,为了确保南湖渍水顺利外排,他又被紧急派往参加巡司河板桥段拆迁工作,劝说居民搬迁,帮助搬家,累了整整一天的他,第二天又回到武金堤上。

周备是板桥社区民兵联队员,此次组建突击队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先在马咀堤上几天几夜抢险,然后又加入到板桥小区救援转移工作中,本来定好8日结婚的他,接到紧急通知立即赶往武金堤,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将婚期推迟。

在板桥社区突击队中还有名清瘦的志愿者,他叫谢凡,在板桥小区救援中他背起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婆婆,走起来浑身都在微微颤抖。有个婆婆哭闹着要进屋拿两只鹦鹉,谢凡主动提出帮忙去拿。当时水深1.5米,渍水已经发黑发臭,他顾不上这些,记下了门牌号码就冲进水里,消失在巷子间。半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没有出来,婆婆着急的喊道:“伢儿,快出来呀,鹦鹉我不要了,你快点出来吧。”最终谢凡把2只鹦鹉安全带出,婆婆硬塞给他100元被婉拒了,“婆婆,这钱我不能收,我是志愿者,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是一只纪律严明的队伍

下午4点,记者来到马湖社区突击队的驻点,30个队员坐得整整齐齐,正在学习指挥部新下发的文件。走进房间,印入眼帘的是叠放得整整齐齐的被子。队长程鑫耀告诉记者,目前马湖突击队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不定时学习,总结当日工作,传达上级精神,普及巡堤知识,强调防汛纪律。

程鑫耀是一名退伍军人,这次带队参加防汛,他首先提出要实行军事化管理。十多天来,作为队长的他没有请过一次假,不管哪次执行任务,总是冲在最前面。正是由于突击队军事化的管理,虽然转战数次,但队员们都把防汛纪律摆在第一位,斗志高昂,不敢懈怠。

老队员程崇贵,今年55岁,是志愿参加突击队的。他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没有多久,队员们担心他的身体,他却说:“我身体不要紧,我是98年的老防汛队员了,有经验些。”其实,程崇贵家住马湖新村,水最深时淹达1.2米,当时他在马咀堤上抢险,家人自行转移后,责怪他“自己屋里不管,跑到外面去”,他说“我没时间管,堤是主要的,堤垮了所有都完了,哪里还有家?”他是突击队的“参谋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与队长一起商讨如何军事化管理、协调人员、分配任务等。

7月11日晚19时30分,马湖社区防汛突击队按照指挥部要求,完成了近200袋的沙包装填和转移堆放。20时30分左右,又对三处险情进行处理,突击队三次往返搬运沙石120袋,围堵、围砌、导滤。21时20分,又转战洪山社区哨点,堆放沙石袋。直至22时5分,突击队共堆放沙石680袋。

这是一只爱管“闲事”的队伍

在武金堤探访的这几天,记者还亲眼目睹了突击队管过的那些“闲事”。

当记者到达板桥社区突击队驻地时,突击队员正在帮助周边居民清理垃圾,因渍水退之后垃圾遍地,他们15个队员花了1个多小时,清理了3车垃圾。周围小区居民十分感激,自发送来了几十个西瓜。板桥社区突击队员邱义斌介绍:“我们是第二梯队,主要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险处抢险,协助备料,其他时间在驻地待命,今天看到1名环卫工人在铲垃圾,队长提出帮助清理。”

7月13日上午10点左右,在街指挥部驻地门口,有一位七八十岁的魏婆婆神色焦急,称老伴去世多年,有个四十多岁的女儿精神有点问题,现在发病了,要送到医院去,自己一个人又没办法,想请突击队员帮忙。指挥长黄涛让队员上楼查看情况,了解到婆婆家庭困难,便送了两箱方便面过去,并派人上去设法将其女儿抬下来。他说:“虽然我们主要任务是防讯,但周边老百姓需要我们时,我们也会尽力去帮助。”

“有个人陷在泥巴堆里了!”7月16日12时许,幸福社区防汛队员苏德正在巡堤时,发现有人陷进了泥堆里。情况危急,队员们把这个婆婆从烂泥堆里赶紧拉了出来,扶到哨棚,给婆婆冲洗。街道指挥长黄涛赶到现场,红旗社区突击队的女队员帮婆婆洗澡、换衣服,送上食物,安抚婆婆的情绪。由于婆婆上了年纪,有些说不清话,指挥长黄涛立即向区武金堤分指挥部汇报此事,下午13点时,派出所来人把婆婆接走。“巡堤的队员练就了一对“千里眼”和“顺风耳”,一点点异样都可以觉察到,我真心佩服他们!”红旗突击队的孙亚玲说。

这是防汛抢险的第二个战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厨房的工作是一件繁琐而辛苦的工作。为了把80多人的一日三餐做好,幸福社区突击队后勤队员刘勇每天早早起床开始张罗,他将厨房当成防汛的战场,在柴米油盐中吹响号角,在锅碗瓢盆中冲锋陷阵。每次炒完菜,他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红旗社区突击队的几位女队员负责洗菜、切菜、洗碗、打饭等杂活。当记者见到她们时,白萝卜、葫芦、土豆都已经办好,整整齐齐的放在大盆子里备用。她们每天要端起满满四盆菜,还要将熬好的绿豆汤、酸梅汤从厨房抬到堤上哨所,腰部非常吃力。曾杏梅是红旗社区的居民,这次自己强烈要求加入突击队,她说:“儿子在当兵,在长沙抗洪,我在这里照顾别人,就想着儿子应该也是这样被别人照顾的,就会安心很多。”

板桥社区突击队后勤3名女队员,每天早上7点去市场买菜,每天有荤有素,保证五菜一汤。桂静说:“每天做的基本上都吃光了,听到他们说味道好,我们也开心,保证他们吃好了,上堤干活才有劲!”“桂大厨的手艺不错!”队员们纷纷点赞。

娘子军们还要负责物资运输。7月6日凌晨,暴雨如注,23岁的付小姗开着车在大雨中前行,她们要去给正在马咀堤上抢险的队员送手套等物资。付小姗说:“当时开车,雨太大,路都看不清,溅起的水花都打到车窗上,流进车里,但我们一心想这把物资送到堤上,都没有想过有什么危险。”

为了确保突击队员都没有后顾之忧,女队员们主动承担起安抚队员家属的工作。队员周备推迟婚期,未婚妻不理解:“我家这边亲戚都来了,现在推迟婚期,你让我好为难呀?”桂静打电话过去耐心地劝导她:“现在正是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时候,你多做下父母的工作,要理解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