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班主任1500天爱心长跑改变35个农村娃
2016-07-21 15:04: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通讯员章岚)心怀崇高教育理想的老师,即使跌倒在阴沟中,也会抬起头来,仰望星辰。在武汉一隅的青山,就有这样一位信念笃定的老师,她潜心育人20载了,5年前被安排去做一群城市“流动花朵”的引路人。

近日,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七小学捷报频传:曾就读于该校的陈华屹以692高分成为区高考理科状元;同样备受瞩目楚才作文竞赛,该校五(1)班的李昊东从10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这是李昊东连续第三次获奖,而该班在3年中累计获奖12人次;江卓蔓、张亦萱荣获武汉市优秀学生称号,付菁喜获第六届武汉现代少年好习惯形象大使称号。

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们,谈及自身进步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位好老师——现任该校五(1)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余婧。在学生心中,她儒雅博学、教学有方,是和他们一起读童话、写作文、交心聊天的“孩子王”、“魔法师”;在农民工家长眼里,她亲和仁爱、耐心负责,是理解家庭艰辛的“知心姐姐”、体悟人生幸福的“引导师”;在同行眼里,她是不忘初心、热情坚持的“教育行者”。

  家访,走进“小候鸟”的心灵世界
  1996年8月,余婧登上三尺讲台。2002年,她调入青山区钢城十七小学。2011年8月底,该校向农民工献爱心,招收了35名随迁农民工子女,余婧被委任为班主任。那时,恰好学校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余婧老师也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了孩子们的家庭,走进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世界。十里钢城,30多个休息日,几十个家庭,2个笔记本,数双平底鞋,1辆自行车……这一连串的数字,清晰地记录了余婧老师4个月的家访足迹。

赵名伟来自河南农村,一家住菜市场内,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在上学,仅一个菜摊养活一家五口人。孩子习惯在熙熙攘攘的菜场里,专注地读书。

徐傲跟老师说:“每天放学后,我经常在同学家待到很晚,我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爸爸在老家务农,妈妈在外面打工,经常很晚回家)

曾子轩来自洪湖农村,全家五口人仅靠大洲村里的一个麻辣烫摊位艰难维持生活。

还有王思宇、黄靖宇、祝浩、吴磊,他们的弟弟妹妹们甚至不到一岁,家访时,有的孩子还在吃奶,有的还在甜甜的睡觉,还有的孩子正哭闹不止。抱着他们幼小的弟弟妹妹们,余婧和一起去的杨林老师经常百感交集,而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带弟弟妹妹,也是他们重要的功课……

看到这一切,余老师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懊恼自己平时对家长们的责怪,懊恼没有体谅家长们为生活打拼的艰辛,羞愧自己生活阅历的浅薄,羞愧自己平时没能给孩子们足够的爱……

因为看到的一切,余婧老师从最初的烦到后来的心平气和,从最开始的抱怨到现在自己想主动为他们多做些什么,甚至,比往年任何一届更用心。看到一双双清纯的眼睛,听到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她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

  为“小候鸟”筑起精神栖息地
  “我一直相信阅读的力量,从未因分数、应试或考试排名打乱过自己的节奏!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余婧说,“我希望通过书香浸染的孩子,在家庭里,应该是矛盾的调解员;在将来,是热心公益的排头兵;在社会,他们是扶危济困的慈善者,是社会上的好公民。”

为了在“流动花朵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阅读理念,在开学报名报道前,余老师就把一百多本书已整整齐齐地书摆放在书柜里。“不少农民工家长工作繁忙,起早摸黑,他们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但并不是不关心孩子,他们只是缺少方法和指导。”

余老师拥有一颗童心,读童话书一直是她的最爱。几年来,余老师牵着和“小候鸟”的手一起阅读,从绘本到“小猫日记”系列,到《鲁冰孙漂流记》、《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吹小号的天鹅》和《精灵鼠小弟》等书,她们就这样用一个个充满爱的温情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明白事理,获得滋养。

当孩子们情绪饱满朗读《秋天的怀念》时,孩子们自然会去关注这位双腿瘫痪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厚重的文字的史铁生,也会关注他的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等;当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朗读《刷子李》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找来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当孩子们深情地一遍又一遍朗读《雷锋之歌》时,孩子们的桌上自觉地摆上了《雷锋日记》。

今年,他们学了于谦的诗《石灰吟》,从那天起,孩子们成了《明朝那些事》的铁杆粉丝,下课后,阅览室内、长廊操场、游乐场、草地花径、班级“小小读书吧”旁总是挤满了孩子们阅读的小脑袋,或共赏、或读赏,或埋头捧读、或高声吟诵,或沉思默想。
 
  “现在,哪怕家里家徒四壁,但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书柜,很令人感动。我曾看到家长出摊卖菜,孩子就坐在熙熙攘攘的菜场里静静地看书,这是人间最动人的一幅画面,他们是在用阅读改变命运。”

日复一日的书香熏陶,一颗颗阅读的种子也逐渐开花。成立“创作梦工场”后,不少学生们一篇篇作文在《帅作文》、《小学作文与阅读》等报刊发表;在享誉湖北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流动花朵班”近三年也一直刷新着获奖记录。

余婧说,从三年级4人获奖时的“破天荒”到四年级6人获奖时的“遍地开花”再到今年的“大丰收”,这样的成绩对于“小候鸟”而言来之不易。通过阅读,孩子们身上戾气少了,大气多了;沮丧少了,自信多了!文学已经像一条清泉,悄悄地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

  班级公约打造幸福小公民
  “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和生活的领路人。育人首先是第一位的!”师生共读之余,余婧因材施  教对“小候鸟”实施的“幸福公民打造计划”。其中,她精心制作的班级公约便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余婧的班级公约,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的,但他们一直在努力!余婧告诉孩子们:春游的时候,文明有礼,不乱丢纸屑,什么都不要留下,只留下一串香香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叫教养。上下楼梯的时候,靠右行,当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抢的时候,我们要让让让!为他人,也为自己留下生命的通道!

个别孩子总在公共场合喧哗的时候,“我们的华人走出国门被人看不起,在飞机场打牌喧哗的时候,老师的心多么痛啊!我们一定要学会:嘘!小声点!”

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导下,余婧班上的孩子,聚会的时候,他们安安静静,不喧哗。各种活动,他们积极参与!比赛的时候,他们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我第一次听到孩子们念公约的时候我都要哭了。说实话,在余老师的教育下,五(1)般的孩子不娇气,有责任感,不少孩子回家还要负责在幼儿园接弟弟妹妹,特别有爱。”采访时,“流动花朵班”数学老师黄玉婕激动地说,“美德就像种子一样,次第开花了!”

  成为家长的“幸福引导师”
  “老师,今天妈妈很不开心,我不知道怎样让她快乐。可是就在此时,您的报喜短信来了,您把我作业上的进步、小测验分数提高了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收到信息后很快乐,我太幸福了……”这是一位“小候鸟”写给余婧的一段话。

五年前,接受“流动花朵班”时,余婧在班上进行了调查,发现一半的家庭居无定所,1/3的家长不会用QQ。打算建班级QQ群的想法“泡汤”后,从不轻言放弃的余婧决定给家长发短信沟通。

短信内容涉及学生成长方方面面:学习生活沟通型、家教方法指导型、教育信息传递型、特别时刻问候型等等。一条信息,是心贴心的温暖;一份指导,是点对点的帮扶;一则公告,是实打实的传达。一学期下来,余婧发给家长的短信多达到500余条。绿叶中留下来多少故事,那都是爱的音符!

在家访中,余婧了解到不少家长因为生活艰难,平时喜欢抱怨,而家长的负面情绪又不知不觉影响孩子。为此,一学期两次的家长会,余婧会精心准备一次《幸福人生课》,和家长聊聊幸福和人生。她告诉家长,人生伴侣的选择不能改变,但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营造,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余婧说,她的幸福人生课主要有四大主题和目标:学会宽容、学会情绪管理、学会换位思考和感恩。“我认为这种幸福成长课是家长们需要的,也是他们过去所缺少或没有的。每次家长会家长们都很期待,听得也非常投入。”余婧说,不少家长们会后纷纷给她留言称,“他们感受到了一个城里老师对农民工的关爱”。

“我觉得她不是在教育47个同学,更是在教育47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秦晨城的妈妈说,“流动花朵班”的家长来自五湖四海,文化层次各异,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老师来负责。

“余老师在教孩子的同时还顺带的要当知心姐姐。安抚家长情绪,劝慰家长学会夫妻包容,开导婆媳关系……可以说她教育孩子的同时,更是在教育家长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总之,做了余老师的家长,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

2012年夏天,余老师得知班上刘怡的父亲患了肝癌,去医院陪伴爸爸的女儿因身体消瘦检查出了巨结肠,爸爸为了让女儿能够用借来的钱治病,坚决从医院出来了,仅过一个月就睁着眼睛去了天堂,留下母女俩在这个大城市艰难度日。

在武汉没有住房,正式工作,没有公费医疗,余婧知道这些对这个已经风雨飘摇的进城务工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她含着眼泪连夜写了一封四千字的求助信,这封信深深打动了记者,爱心像潮水一般的涌向这个小家庭,最终筹集了9万元让刘怡顺利做完手术。

如今,恢复健康的刘怡回到学校,她能歌善舞,成了校园里美丽可爱的播音小天使,自信的笑容经常挂在脸上。在余老师的关心下,刘怡妈妈也进入了青山区巾帼家政公司,从最开始的一门家政工迅速成长为公司的管理者,她也会学着余老师为新来的员工上幸福成长课呢。

“家校合作其实很朴素,它就是老师要用心付出,和家长朋友交心!”余婧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心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形成合力,实现了“1+1>2”的效果,我们的事业也会充满无限希望。


不忘“初心”静待花开
  带领“流动花朵班”筑梦的五年,余婧最大的感慨的是,曾经的坚持是值得的。这五年,不仅让她学会了“静待花开”,也让她体会到不忘初心的力量。

五年前秋季开学报道的一幕,余婧至今难忘。当时她刚接手“流动花朵班”这个烫手山芋,便遭遇“挑战”:孩子们在教室门口瞎蹿瞎跳、班级秩序混乱;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几个家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几位家长看到农民工子弟的状况,捶桌子、摔板凳和她扯皮要闹着转班。

余婧硬着头皮安抚“挑刺”的家长,最终平息秩序。“但中午一放学,从教十几年的我,没能忍住委屈的泪水,在空空的教室里嚎啕大哭!我还边哭边给校长打电话说‘我不干了’……”五年的坚持,当初“苦涩的泪水”早已化为“幸福的泪水”。

今年1月14日是余婧的生日,学生和家长给了她一个大惊喜。她说自己从未如此被感动:学生们亲自制作的生日贺卡;入学时口语表达较差的孩子,竟然流利地给她朗诵了一首小诗;五位学生家长代表给她送来了两束鲜花和生日蛋糕。“那天,我没忍住,哭了……”

“您觉得这五年的坚持,您对学生和家长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余婧说,前不久,该校少先大队指导老师刚做完咽喉手术无法发声,孩子们自发地写纸条问候关心,不少老师在心底为孩子们的言行“点赞”。

不忘初心地坚持和付出,让学生家长变了。书店里,会帮孩子挑选图书的家长多了;五年前家长们闹着转班,到后来家长们主动给教室刷墙、刷油漆、做卫生,再到如今不少家长主动给教室买上几束百合花装点“候鸟们”的精神家园。昔日的教室从墙皮脱落、一片狼藉的“冷宫”变成了领导同行观摩学习的“东宫”。“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愿意在余老师班上做一名学生,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一位学生妈妈在家长微信群里这样写到。

时光从不辜负任何真诚的努力。今年,余婧带领的五(1)班被评为武汉市级先进班集体和全国班级文化建设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感谢五年前的那场美丽的相遇,让我在关爱流动花朵、帮助农民工家长成长的同时,我也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更加理解农民工群体的坚强、真诚和不易。正如一颗种子在春天落进沃土,用心呵护,到了秋天收获是自然而然的事”

余婧老师说,这一路走来,要感谢多年不离不弃的所有科任老师。几任数学老师,尤其是现任黄老师,面对孩子们基础差的现状,依然开辟了“第二课堂”,逐一为学困生补差,从未有过课间和休息,要过许多课,买奖品激励孩子,献出了极大爱心。英语吴老师,亲自走进孩子家里,指导播放复读机,买奖品激励孩子。像这样的老师,钢城十七小还有一大批。

  武汉家民工子弟求学现状
  余婧老师说:“我的爱写在明天,今天只是在搭建爱的天梯,明天,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定有我的孩子飞翔的身影。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我们庆幸,这群孩子幸运的遇到余婧老师,然而在武汉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子弟,你知道他们的求学现状吗?武汉现有打工子弟学校10多所。但是,除了几所有办学许可证,其余学校基本处在一种所谓的“非法”状态。

他们生活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城中村,以及外来人口聚居区,利用当地废弃的学校或厂房、四合院等场所,进行修复与扩建简易教室,环境简陋,教学设备差,游离于被拆迁与搬迁之中;父母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奔波与劳累,容易忽略家庭教育,缺乏与孩子良性交流与沟通,放任孩子处于社会负面影响和社会边缘化的危险境地;超过一半的进城务工者学历仅限于初中;只有25%的人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打工子女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繁琐的入学条件将他们拒于基本教育之外;不在学儿童的“童工”问题比较突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