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金融活水不断注入田间地头
2016-08-20 09:25: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8月20日电(记者段续)创新金融产品、建设信用体系、铺设服务网络、防控金融风险……近年来,吉林屡屡在农村金融改革领域“尝鲜”,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产品得到农民认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逐步推进,金融活水不断注入田间地头。

“有了这个贷款,才有能力承包起120公顷稻田,雇佣了二十多个种粮能手,收入翻了几倍。”龙井市龙山村村民王立臣说。

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小钱”不解渴,“大钱”拿不到,是许多农民心中之忧。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抵押不足,即便看好农贷前景,也不敢轻易放款。

难题何解?吉林着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其中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最具代表性:在各县区推动成立物权融资公司,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抵押,帮助其向金融机构争取资金支持。

以未来预期收益作保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贷缺抵押”这一制约。吉林省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8月18日,全省共发放贷款近25亿元,贷款户数达4.5万余户。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基石。在产品创新基础上,吉林探索将信用、服务、网络等环节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农村金融生态圈,让金融机构贷款有据可依。

在产粮大县梨树县,村屯里都设立了金融代办点,取款、缴费等业务“信手拈来”。“几分钟就拿钱,不用往县城跑。”82岁的村民张春生说。遍布的网点培养起村民们的金融习惯和信用意识,既为金融产品打开销路,还为村民进行了信用摸底。

与此同时,吉林省金融办、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也在研发集征信、分析为一体的信用数据库,还款能力、个人品德、邻里口碑都成为评价标准,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抵押和信用是农村金融的“牛鼻子”,在此基础上,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挖沟开渠”,金融活水就能更欢快地流淌在田间地头。

“吉林是农业大省,农村金融改革有经验、有基础、有前景。”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说。近年来,吉林参与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和农业保险首批试点改革。去年12月,《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吉林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复制性广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为此,吉林省设立完善涉农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农村金融产品业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建设、加大对涉农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九大任务,为农村金融改革“开疆拓土”。

多部门联动,为多元政策落地提供保障,吉林省发改委、财政厅、金融办等机构各司其职,出资组建农信担保机构、灵活运用货币工具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金融改革“集团军”出征,各项改革措施或在积极酝酿,或已新鲜出炉。

“改革要在综合上着力,既要做好金融服务,也要做好产业引导,发挥金融资本的导向和撬动作用。”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张文汇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