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招生岂能“撒大网”?
2016-08-23 23:52: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8月2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潘强)时值开学季,对新生来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本是一件高兴的事,然而,在广西工商学校,部分学生却因学校“床位已满”被拒之门外,此举损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利益,更是学生对教育的信任。

原本只能容纳900多人的学校,为何发放2000多份录取通知书?广西工商学校答复是担心生源不足影响正常开学。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广西,在其他一些地方均有发生。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与大学招生“吃不完”的景象相比,部分中职、高职学校招生不得不面临“吃不饱”的尴尬境况。无奈之下,这些学校开始“广撒网”,招到一个是一个,超额发放录取通知书随之变成部分学校的招生“惯例”。

学校之所以超额发放录取通知书,关键的原因是招生信心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学校环境欠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路子不宽等软硬件问题制约着这些学校的招生。为了保证正常运转,超额发放录取通知书变成了“惯例”,只不过,在广西工商学校看来,这次因为条件改善遇到了“意外”。

虽然教育部门承诺会对超额部分的学生进行调剂,对于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录取通知书是学校对学生的庄重承诺,代表着学生与学校之间已经构成了契约关系。

人无信则不立,社会亦如此。学校为了“博数量”而陷入无法接收的窘境,无疑伤害了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那份信任。学校因为自身原因录取后又拒绝新生入学,理应为其失信行为埋单,必要时还应被追究法律责任。

要杜绝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教育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对所属学校的招生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提前介入,保障每一位新生正当入学的权利。最根本的是,职业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唯此生源才能稳定,招生才不至于“撒大网”博几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