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钟星)“家公爹爹,跟我们讲个故事唦。”“你要听么故事唦?”“我想晓得,东西湖的名字是么样来的?”这是东西湖区档案局组织拍摄的《乡音·乡愁·乡情》方言微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爷孙之间温馨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东西湖地方话的特色,更唤起了人们对乡音乡情的别样情愫。
今年1月26日,为全面保存“武汉记忆”,抢救和记录正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武汉市档案局以区为单位启动开展具有武汉文化特色的地方方言采集录制工作,截止8月29日全市13个区全部圆满完成方言建档工作,并向市局报送了方言建档成果。在此次方言采集录制过程中,全市共划分28个方言片区,选拔出64位方言发音人,参与自选部分的人员97位,形成时长达23.99小时,容量为322.93G的292盘光碟的音、视频档案资料。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方言建档工作上,市档案局局长、市方言建档工作小组组长张明权强调,各区档案部门要借助全省开展方言建档工作的契机,主动作为,大力保存家乡的乡音,以一流水平做好方言建档工作;同时要严格执行方案,确保方言建档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突出自身特色,为武汉增光添彩,确保方言建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方言建档工作的有关要求,武汉市13个区在开展方言建档工作中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既相互请教又相互比拼追赶。好几个区都是区委常委亲自参加筹备会议,协调工作开展,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通过自己摸索和请教有关专家和学者,各区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和宣传了具有本区地方特色的方言。如硚口区邀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讲述硚口的过早文化、桥文化和汉正街码头的“扁担”文化;江汉区则是档案局工作人员自编自演展示武汉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像李克强总理视察武汉龙王庙抗洪抢险也成为普通武汉人所关注的内容;江岸区通过专题片“方言说江岸”,用“江之岸·童年时光”、“江之岸·少年学子”、“江之岸·勿勿那年”、“江之岸?岁月如歌”、“江之岸·幸福人生”5个片段,反映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新洲区规定文本分五个方言区,将老年组和青年组进行对比录制,展示方言发展的时代差异性。自选文本按五个方言片区介绍,将区情特点和方言特色有机结合,既反映了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又突显了由传统文化孕育而来的城市精神,整体大气而个体细腻;蔡甸区的规定文本按国家语委的规范录制;东西湖区将本区域内七种方言进行录制,体现了移民区的文化特点等等。
接下来,武汉市档案局将组织开展对方言建档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向广大市民朋友展示武汉地方方言的精粹,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