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6日电(记者周颖)记者6日从广州产权交易所了解到,广州今年前7月,共有14亿元涉诉资产通过网络竞拍被盘活。
2014年2月,广州两级法院首次将涉诉资产通过网络电子竞价的方式进行拍卖,以节省竞买人的时间和成本,防止“围标”“串标”。竞买人通过登录“广州涉诉资产进场交易公共频道”,即可参与网上竞买。
据广州产权交易所副总裁蔡海涛介绍,自2014年2月至今年7月底,广交所已累计组织4730个标的9673次网络电子拍卖,实际拍卖4296个标的,共有1957个标的成交,成交率达45.55%,成交标的委托价34.13亿元,成交总额为37.13亿元,增值3亿元。其中,仅今年前7个月,广州产权交易所实际网络电子拍卖标的数1381个,成交标的数745个,成交率为54%,成交标的委托价12.67亿元,成交总额14亿元,增值1.33亿元。
蔡海涛说,财产变现是实现债权人利益的关键环节,其中司法拍卖是财产变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传统司法拍卖相比,网络电子竞价具有三大优势:通过系统自动匹配报名和缴款信息竞买资格,竞买人不必再到现场报名、确认资格、参加竞买;以网络点击应价代替现场举牌,使竞买人信息更加保密;根据电子报价结果,拍卖师当场确认买受人和成交价,避免出现误差。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委托管理科负责人崔景卫说,委托第三方网络拍卖在审判、执行部门与拍卖机构,以及拍卖机构与竞买人之间增设了“防火墙”,对切断利益输送链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的平台准入规则、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竞拍规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