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力建设信用体系 失信违法将进“黑名单”
2016-09-13 20:14: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 周惠明 通讯员 米严青)9月13日上午,记者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为加快全市信用体系建设,2016年底前,将完成存量机构代码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并以身份证号为基础建立个人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从明年1月开始,实施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制度。

今年4月6日,武汉市被纳入第二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9月1日,《武汉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市信用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涛表示,目前,武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信用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沈涛介绍,去年10月,我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用武汉”改版上线以来,已发布各类信用信息2.72亿条,访问人数从去年每天不足1000人上升至目前5000多人次。与此同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推进工作也取得一定进展,去年10月至今,全市新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68981个,存量代码转换129996个,其中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存量代码转换率达100%。

此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成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人民银行武汉营业部在江汉区和青山区推进“标杆信用社区”创建试点,建立居民(小微企业)信用记录为核心信用约束机制,2015年全市信用社区已达到314个。

不过沈涛表示,武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尚未构成、信用记录建设参差不齐、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机制尚未建立等。

据了解,今后武汉将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将恪守诚信者纳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并实施奖惩机制。具体来说,对诚信主体,政府将予以激励,如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给予优先考虑等。而对失信主体,除了对其进行公示外,还有一些惩罚措施,比如失信被执行人,在其乘坐飞机、高铁、进行融资、置业、招投标、担任企业法人、董事、监事等方面将受到限制惩戒。

另外,沈涛还介绍了武汉下一步信用体系建设目标。2016年底,将完成存量机构代码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以及以个人身份证号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相关基础信息会统一归集至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底,完成存量登记证照转换任务,向所有企事业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颁发标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登记证照。

他表示,目前,各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年底前将近3年的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通过“云端武汉”归集至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从明年1月开始,实施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制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