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整合与应用 成都打造全链条“智慧食安”
2016-10-23 16:46: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10月23日电(李楠)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即“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21日至2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据了解,自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启动“双安双创”试点以来,四川成都通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针对“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消费”的市情,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探索了一条成都特色的“智慧食安”创建之路。

智慧动监 重现肉产品“前世今生”

畜产品的屠宰加工环节在整个农产品的监管链条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头猪的生老病死全过程都可追溯,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通过成都建设的“智慧动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实。

在都江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新华网了解到,该公司为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控。在屠宰场对每只猪的去向进行了登记,并附上一张芯片,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实现可追溯。

图为,在都江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屠宰环节的实时监控画面。(新华网 李楠 摄)

成都市农业执法总队综合处处长石兰表示,“芯片记录了生猪从进场到出场的所有环节,还可通过每只猪的耳标链接到之前的生产全过程,重现这块肉的‘前世今生’。”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在场门口设置智能大门禁入场查证验物;在待宰圈设置智能小门禁,对待宰生猪限时静养;同时,通过使用智能金标仪,快速检测“瘦肉精”,做到肉品的同步检验。

早在2002年2月,农业部等三部委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石兰表示,“当前,仍有许多养殖企业存在非法添加‘瘦肉精’的情况;因此,为控制好畜产品的上市关,‘瘦肉精’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华网了解到,该企业的“瘦肉精”检测主要通过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石兰说,“每个‘瘦肉精’的检测试剂上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检测之后,在驻场官方兽医监管下,统一收集,做到信息实时上传,最后在出厂时,合格猪肉产品才能凭“两章两证一芯片”出场。”

成都市农委副主任高国军表示,为确保猪肉产品安全,成都市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还加大执法监督频次,对屠宰企业不按国家规定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不按规定如实记录屠宰生猪来源等违法行为要立案调查,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据了解,成都通过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333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农安”,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网格化监管体系、全程化溯源体系,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高国军还表示,成都市还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齐配强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村级检测监管溯源点建设,引导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快速检测室,常态化开展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和自律性检测、委托检测。

创建三年来,每年例行监测样本数从1200个提高到了2600个,快速检测抽样从39413批次提高到了151880批次,定量检测样本从1805个提高到了6567个。目前,成都市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已覆盖蔬菜、水果、食用菌、肉类、茶叶、生鲜牛乳、禽蛋、水产等八大类主要农产品。

“二维码”追溯系统 实现监管“零距离”

城市周边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货品繁杂,来源途径多,如何有效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如何做到政府满意、市民满意、商家满意?如何做到“进场全把关、检测全覆盖、流出全负责、追溯全过程”。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考验,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给出了答案。

在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设有专门的智能门禁系统和客户来货备案APP设备。该批发市场的董事长尹世军表示,“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客户来货备案APP,可以使市场经营的食用农产品拥有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等证明材料。

图为,在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华网 李楠 摄)

新华网了解到,来这里的每一位商家都做了来货备案的登记,将系统数据和商家的磁卡绑定在一起。尹世军说,“磁卡作为每一位商家入场的凭证,有安全证明的商家直接进入场内等待抽检;没有安全证明的所有农产品将进入市场待检区,等待货品被送入快筛检测实验室,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入场销售。”

快筛检测作为农产品市场准入重要关口之一,新华网注意到该市场引进了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总经理李俊,“检出中心每天快检量600批次以上,一般24分钟就出检测结果。仅今年1—8月,市场定量检测中心向市级平台实时推送了自检不合格数据524条,涉及到的所有批次食用农产品都被属地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置,确保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无法进入流通市场。”

“食用农产品的溯源,听上去很复杂。但借助‘二维码’技术,市场已经实现食用农产品流通千万家,追溯零距离。”该批发市场的董事长尹世军说。

在市场的姜蒜专销区,新华网注意到这里一排排的商户的门口都贴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李俊说,“二维码扫描形式调取相关溯源电子备案信息,使食用农产品流通千万家,追溯零距离。从第一个二维码的张贴到目前全市场每个档位,覆盖所有商家,不仅包含对于安全监管的责任,更多的是对成都市民‘菜篮子’安全工程的担当。”

成都市食品安全办副主任汤毅,目前成都市通过大数据指挥中枢、三方溯源平台、基层监管网格、市场主体信息化监管系统的高效协同,实现基层“网格化”监管全覆盖。创建前后,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发现率由2.36%提升至10.71%,监管效率提高4倍以上,执法响应时间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共同营造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大数据分析 发挥“雷达”与“哨兵”作用

顺利高效的网络平台应用,是检验“智慧食安”的重要载体。在成都依托顺点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徐晓晨表示,“成都依托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项目‘源本生鲜’,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食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互联网+溯源+检测,让食品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徐晓晨介绍,进入该平台的所有农产品需经过严格的安全把关,卖方对自己销售食品实施快检,快检结果自动上传,达标后才能开始配送;同时,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还会不定期抽检。

据统计,运行1年来,“源本生鲜”平台已经聚集了全市50%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合作社、60%的农贸市场经营者和90%的学校食堂。目前,该平台注册使用用户超过2万家,每日涉及交易额逾1800万元,交易食材逾3000吨,影响受益人群逾350万人。

徐晓晨说,创建前后,整个成都市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向监管部门同步上传溯源数据增长20多倍。加入平台的所有生产经营主体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食材来源信息、监管部门的日常巡查信息、餐厨垃圾处理信息、消费者的评价及投诉信息。

    图为,四川盛世麒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天宁在介绍火锅店的“二维码”使用情况。(新华网 李楠 摄)

作为使用该平台的受益者之一,四川盛世麒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天宁对新华网表示,麒麟胖哥所有火锅店里的食材都在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统一采购,通过手机扫描餐盒上的二维码标识,即可查看到“谁买的我”、“谁送的我”、“我从哪里来”等内容。

付天宁说,在店里等位区域设置“智慧食安”电子系统,主要是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视频监控、溯源电子屏查询,全面参与火锅店的食品安全监督。

联合顺点科技公司,依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市还开发建设了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作为全市“智慧食安”体系的技术中枢,全面打通全市各级各部门、第三方电商平台、市场管理平台、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美食安全网。“大数据分析,能及时实现食品安全科学预警,发挥‘雷达’与‘哨兵’作用。”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万渝平介绍。

据悉,目前该数据中心已归集7万条监管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接入30万条生产商数据、7000万条全球商品数据、30亿条网络舆情数据,并可保持月均20万条的增长幅度,形成更强大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为“智慧食安”运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