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祖国!“雪龙”我们出发吧!
2016-11-02 16:47:00 来源:新华网

    开栏的话:

    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11月2日正式启航,“雪龙”号破冰船又要带着科考队员们远征南极了。这一次,将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完成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荣启涵将随船全程参与报道,历时161天,用“航行笔记”记录下总航程约3.1万海里的精彩与惊险。

    2016年11月1日 上海 晴 “雪龙”号第一夜

    暮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舷窗前。

    偶有船只经过的鸣笛声,港口渐渐安静下来。

    1日,长江入海口,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停靠岸边的“雪龙”号破冰船显得昂扬而威严,红白相间的船体似迸发着热情,迎接又一批勇者踏上探索南极的征程。

    这天下午,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全体队员完成登船。

    ——这是一场气概十足的远征,“雪龙”将一路跨越南北半球、穿过平静的赤道和咆哮的“西风带”,历时161天,完成环南极科考计划,总航程3.1万海里。

    ——这是一场与自己对话的远征,航程中大多数时间漂泊在茫茫海面上,难免有些无聊和寂寞。可仔细想来,自己有多久没能跳脱出平日的匆匆忙忙,真正平静地与自己对话了?

    晚饭后,在甲板上东走西看,渐渐发现船上的灯光亮起,黄色的柔光让“雪龙”陷入夜的宁静。

    这是科考队在“雪龙”号上度过的第一个夜晚,也是未来161天里“雪龙”在祖国停靠的最后一个夜晚。

    甲板上的风吹乱了头发,闭上眼细听江水急速流动的声音,想象它们滔滔不尽汇入茫茫大海。明天,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雪龙”便会随江水一道,驶向前方神秘的大海。

    前方一切的未知,总让人好奇而又往往充满惊喜。不管那惊喜是晕船的初体验,还是见到企鹅的兴奋……有人因未知而恐惧,而有人选择突破未知,探寻更宽广的视域。

    参与过中山站建站的老前辈张继民对我说,“去探险吧,那儿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年前刚刚去过南极的同事朱基钗也曾在这个码头感慨“ 出发吧,直到世界尽头。”

    于是,我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出发了。从一名昨天还只会码字的文字记者,到今天要扛着相机、镜头、三脚架承担文、图、音视频多品种报道任务科考队随队一员。虽也忐忑,但我知道,这个选择一定是值得的。

    一百多年前,人类开始探索南极。

    三十多年前,中国加入了这支队伍。

    从我进入新华社国内部工作开始,就听闻一个个老记者的名字与南极科考联系在一起。朱幼棣、张继民……他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中国科考出征南极的历史。很高兴今天能踏着他们的步伐向前走去,去记录那些到达南极的人、发生在这片净土上的故事。

    临行前,我问过很多人“南极是什么样的?”他们中的大多都会莞尔一笑,似乎谁也描述不清楚,但南极的样子却分明深深印刻在他们心里。

    是的,也许只有去过,才会知道答案。

    11月2日 晴 上海

    “感谢关心,感谢支持,明年再见!”第33次南极科考队成员列队站在甲板上,向岸上送别的人们挥手告别。

    此刻,“雪龙”号破冰船正缓缓驶离中国极地科考国内极地码头,在秋日暖人的阳光中,沿江驶向大海。

    早上天刚亮,就有船员走下舷梯与“雪龙”合影留念,昨夜挂好的队旗和竖幅迎风展开,等待着出征一刻的到来。

    九时许,来码头欢送的亲友和同事陆续赶到。

    码头,总是个见惯了离别之伤与凯旋之喜的地方。

    怀抱着三个月的儿子,“雪龙”号机工丁佳伟舍不得放下,拍照的时候也要把孩子抱在怀里,乐呵的合不拢嘴。这是妻子第二次送他出征南极了,虽然话语不多,却在每一个眼神间流露着眷恋。

    刚刚从第七次北极科考回来一个月的研究员郑晓玲,又要出发了。这一个月里,在外上学的女儿几乎天天都要与她通电话,“能时时联系上妈妈的感觉真好。”女儿说。

    “虽然这次也是依依不舍,但女儿还是支持我的。”郑晓玲说的很轻柔,那是一个母亲特有的语气和神情。“女儿说,希望我开船前趁着有信号,再给她打个电话。”

    “再见祖国,再见亲人。”现场不知道谁喊出了这句话,让人心中泛起几欲落泪的情绪。

    登上舷梯的那一刻,“祖国”二字在心中变得格外清晰。平常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并不足以感受他的含义,而在这以“中国南极科考”名义踏上征程的时候,回望岸边,才体会到“祖国”两个字的温度和力量。

    从此一别后,万里远行人。

    简朴、热烈的出征仪式很快结束了。站在甲板上,看船和岸相距这么近,却不知下次再踏上陆地又将是何时?

    出发,总是为了更好的到达。

    我们的征途不仅是星辰大海,还有跨越茫茫深蓝驶向冰封的极点。一路向南,去看未曾见过的风景,体悟那“只可身教不可言传”的南极精神。

    那么,“雪龙”我们出发吧!

    (记者 荣启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