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讲学·第十季喻家山文学讲坛在汉举行
2016-11-15 13:14: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陈智富)11月13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办的“春秋讲学·第十季喻家山文学讲坛”在该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以“苍凉与诗意”为主题,对迟子建的文学创作展开讨论。

著名评论家王又平为论坛主持人。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致开幕词。“秋讲”的两位驻校嘉宾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和著名评论家戴锦华出席论坛。参加论坛的嘉宾、专家和学者们从“迟子建艺术创作风格及其超越性、局限性”;“迟子建重要作品的叙事特色和现代性反思”;“迟子建作品的精神价值和对文学的启示意义”;“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学’探秘”等方面探讨迟子建的文学创作。

在论坛研讨环节中,有评论家指出,迟子建的作品太注重写小人物、小事情,缺乏深度。对此迟子建回应道,文学中的人物不能以人的身份高低论大小,即便像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也是把革命与战争、把大时代,落实到小人物身上来承受与展现。评论家梁海认为,迟子建用诗意的笔墨抵御苦难,超越了一般化现实。她揭示现实的方式独特,带有悲悯、宽恕的情怀。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杨彬教授指出,迟子建在本人是汉族的情况下,却能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用鄂温克族的思维来描写鄂温克人,很了不起。

评论家徐勇说,当代作家有一个倾向,就是喜欢把重大社会事件叠放在一部作品中、一个家族的几个人物身上,“这很不可取”。迟子建不同于他们,她选择乡镇时空作为背景,用一种心灵史写作的手法,把现实融于寓言和写意之间,不同于阎连科式的寓言讽刺,也避免了一种浮躁的写作表达。迟子建的写作有意弱化戏剧冲突,拒绝简单的道德判断,作品富于一种混沌美。

本次论坛还有两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领域,分别是:来自中国北京边地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迟子建风格,以及北大教授戴锦华的解构批评和文化研究。其中,戴锦华对迟子建文学和当代电影、文化的批评是独到和新颖的。

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于2012年3月成立,每年分春秋两季,邀请海内外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驻校开展授课、演讲、研讨、交流等活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