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兴路小学:20年来坚持环保绿色教育
2016-11-15 15:50: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通讯员 郭永伟 张伟 记者 齐云)2500多公里行程的丈量,鄂、陕、川三省历经16个城市的艰辛跋涉……2016年9月30日,随着为期八天汉江生态考察活动的落幕,武汉市大兴路小学的“汉江之旅”走过了整整五个年头。

2013年,师生团队“保护母亲河汉江荆楚行”科学考察活动。

大兴路小学于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所红领巾环境观测站,5年时间用小观测创造大奇迹,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彰。至今学生环境观测活动25年不间断,积累数据2万个,1996年起学校先后参与8个国际环境合作项目,涉及美—德—英等国,学生参与面达75%以上,成效显著。2002年,举办儿童环保节,为国内首创。2012年挖掘校外资源,成立汉江流域第一个环境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2014年将国内“全球500佳”学生团体联合起来,成立鄂—苏—湘三地青少年绿色联盟。

20多年来,学校长期坚持“以绿育人”的教育理念,组成环境教育团队,在学校低、中、高年级全面开展环境校本课程。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收获。学校因环保教育而“绿”扬天下。

连续4年走访千里汉江探水质 写信获副省长批示

2012年,学校利用毗邻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将关注的视野投向荆楚大地的“生命之源”——汉江,学校以汉口龙王庙为平台,建立了湖北省乃至汉江流域的第一个环境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监测汉江水保护母亲河”行动由此拉开帷幕。

2013年6月,在实践基地成立一周年之际,学校组织“汉江荆楚行”活动,行动小组师生8人对湖北境内汉江上、中、下游沿线有代表性地点的汉江水质及水域环境进行调研考察,并与当地长江水学校、绿色汉江组织等进行交流。

值得骄傲的是,大兴路小学4名小学生根据此次考察途中的发现,联名向省长伯伯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他们监测汉江水质的故事和结果,并提出“严管沿河企业、餐馆排污”等建议。副省长对此作出批示:“大兴路小学组织的水质考察活动很有意义,小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请省环保厅认真阅研,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好母亲河。”队员们的“小行动”,推动了母亲河保护的“大举措”。

2014年9月,学校组织“汉江寻源”活动,行动小组师生从陕西省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的汉江源头开始,途经陕西省洋县,湖北省丹江口市、襄阳市、潜江市等地,对汉江全程水质进行沿线监测和考察。

2015年8月,学校以“汉江情 朱鹮缘”为主题,对接中日合作友人与朱鹮和谐共存地区环境建设项目,依托汉江考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环境实践活动。在进行汉江水质检测的同时,成员们还考察了洋县朱鹮生态园、朝阳沟野生金丝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北沟森林体验基地,先后绘制百幅动植物自然笔记,记录汉江水和大自然的生态风貌。

五年来,大兴路小学“保护母亲河”行动小组共记录汉江水质监测数据467个,考察行程达7900多公里,完成考察手记164篇,撰写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共5篇,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52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环境教育获得世界级荣誉事迹编入中小学课本

大兴路小学在环保方面的事迹,在武汉市、中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998、1999年,学校环境教育先进事迹分别编入武汉市中小学教材,成为百万中小学生学习的典型。1996年至今,学校先后参与8个国际环境合作项目和计划,涉及美、德、英等多个国家。由他们举办“儿童环保节”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届,业界和社会反映良好。

“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提高下一代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要坚守。实施‘绿色‘教育,不仅是推进新课程的本质追求,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兴路小学,不仅在环境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办学理念上打造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丰富教育内涵,才能使老校焕发‘新绿’。”校长王继承说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