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司法工作提档升级 让司法服务更利民
2016-12-07 10:42:00 来源: 长江网

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新华网 曹旸 摄

长江网讯(通讯员 张潘)让司法服务便民利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情,这不仅是当前司法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寒风中苦等两小时 真情帮扶感动服刑人员

2015年春节前夕,为了让管辖区内的社矫人员过个好年,江岸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局长舒维之不顾严寒挨家挨户走访慰问。

“当时有一位社矫人员出门买菜家中无人,我们就在他家门口一直等”,舒维之说,那天气温很低,风不小。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社矫人员回来后,发现我的狼狈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激动地说以后一定遵规守纪,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用真情去帮扶,用朝阳般的温暖感化和激励社矫人员,让他们从心灵深处得到触动和觉醒,是舒维之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他由此探索出了一套 “3+4+2”社区矫正新模式。

“3”即三能:能闻其声、能见其人、能明其心。“4”即四个知晓:知晓《刑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晓自身所犯的罪行、知晓社区矫正是对其自身进行改正的刑罚执行活动、知晓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监管要求。“2”即双向帮扶,既抓心理健康教育,又抓生活就业帮扶。

江岸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科科长熊顺华在20多年的司法工作中始终如一的关心社区矫正人员。“社矫人员既是社会的危害者又是受害者,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走出人生阴霾,重铸人生。” 熊顺华用坚定的语气说。

近年来,熊顺华经常与社区党员及志愿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慰问,倾听社矫人员内心的想法,并通过社区安置、企业安置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刑满释放人员、矫正人员的生活出路问题。

多年的一线工作,让熊顺华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眼疾,但他常常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有一次专项检查工作中,他眼疾复发却坚持和年轻同志一样加班。医生劝告他如果再不休息会有失明的危险,他仅仅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社区和事佬” 调解纠纷不分白天黑夜

司法调解是司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江岸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为了做好调解工作,不论白天晚上,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所在辖区内哪里有不可调和的重大纠纷,哪里就有他们忙里忙外的调解脚步,遇到重大疑难纠纷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出租车协管员因不满工作超时未支付报酬等原因,把出租车公司围了起来。原花桥街司法所所长王玲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稳定出租车协管员的激动情绪并耐心做疏导工作,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召开调解会议……

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了,王玲来不及休息甚至顾不上吃一口热饭。在她的努力下,终于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

花桥街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跨区域突发性纠纷多。近年来,王玲还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了处理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快速处置”机制,这一新举措通过整合资源,联合派出所、城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最大限度地形成了联合调解、化解矛盾的合力。

今年4月25日下午,武汉长春街小学40多名学生家长因不满学校替换数学老师,来学校点名要求会见校长和更换老师。

当时,正值学生放学,永清街司法所所长周国华立即前往学校介入调解。他决定第一时间疏散围观人群,并努力安抚学生家长的情绪。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劝解,周国华终于成功化解了这场纠纷。当家长纷纷接走放学的孩子离开校门口时,周国华这才意识到自己己经累的有些站不稳了,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江岸区司法局局长胡绍斌向我们介绍,今年以来,江岸区各级民调组织共调解民间纠纷6177件,签订调解协议书1596份,其中化解重大疑难纠纷54起,调解成功率、防激化率均为100 %。

法律援助送上门 帮困惠民暖人心

去年冬天,为了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做好“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的普法宣传,江岸区司法局局长胡绍斌带领40余名工作人员和8名律师冒着风雪走进百步亭社区进行现场义务咨询,发放法律宣传资料千余份,现场接待和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咨询上百次。

胡绍斌介绍,针对老百姓不知道如何打官司、程序不熟、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等问题,近年来江岸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延伸工作触角,着力将法律援助宣传、服务前置,在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咨询服务台,选派优秀律师于每个工作日值班,免费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咨询解答,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手册,指导有需要的群众拟写法律文书、填写文书表格,对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初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这种变法律援助‘等上门’为‘送上门’的主动服务,是我们法援工作的一大亮点。”胡绍斌表示,“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无缝对接,更节约了司法资源,能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便民、为民。”

微电影三部曲 推进普法方式多元化

2016年3月,以江岸区花桥司法所为原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的湖北省首部以社区矫正为题材的普法微电影《彼岸》成功首映,江岸区司法局基层工作者本色出演。“微电影普法,我们是第一个。”胡绍斌说。

“《彼岸》这部微电影以真实的社区矫正案例为切入点,让法律精神、法制教育在一句台词、一幕镜头间,给观众带去法治熏陶。”胡绍斌说:“除了传统的普法方式之外,目前江岸区司法局正利用微电影等新媒体技术,推动普法宣传及各项工作由平面单一走向立体多元的新局面。”

“另一部反映法律援助工作的微电影《回家》已于今年7月杀青,并在汉展播。”胡绍斌介绍:“这是我们的普法三部曲,还有一部关于人民调解的微电影《握手》也在积极准备中。”

在江岸区司法局荣誉室,仅去年以来该局就获得“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综合考评立功单位”、“ 全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全区首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奖”等各项荣誉。面对荣誉,胡绍斌说:“正因为大家心系群众、开拓创新,才实现了我们司法工作的提档升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