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11日电(记者 赵洪南)农历正月十四晚上,在辽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从十里八村赶来的乡亲们身着盛装,在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彩灯夹道中,在秧歌队的引领下欢腾跳跃……正月里的狂欢盛会——“跑黄河”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在这里上演。
村里的老人田锦玉告诉记者,“跑黄河”在官营子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跑黄河”也称黄河灯会,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大破“九曲黄河阵”的故事。古人认为,能在曲曲折折的“黄河阵”中顺利跑出,预示着一年吉祥如意。
后来,人们仿建九曲黄河的阵式,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3天都会举行“黄河盛会”,“跑黄河”成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盛大活动。
在官营子村前的一块开阔河滩地上,用365盏彩灯布成“立体迷宫”样式的九曲黄河阵,煞是壮观。十里八村前来凑热闹的村民手提着花灯,把“黄河阵”照得通亮。村民们在秧歌队的引领下,进入“黄河阵”,伴着婉转的唢呐声和激情的鼓点,人们在迂回曲折的通道内首尾相照,彼此隔空问好。
数千人在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彩灯夹道中前呼后拥,欢腾跳跃,一直跑到出口。村民们在黄河阵里舞动的身影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舞动的巨龙。
刚走出“九曲黄河阵”的村民姚玉梅乐呵呵地说,“农村盼着日子越过越好。‘跑黄河’寄托着我们的美好愿望,希望新的一年会事事顺意。”
官营子村委会主任张庆年说,今年一开年儿,村里就开始筹备“跑黄河”了。“跑黄河”有个规矩,要办就必须连办3年,头一年称“跑龙头”,第二年称“跑龙身”,第三年称“跑龙尾”,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官营子村给“跑黄河”赋予了新意,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已成了当地一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建设繁荣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