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一八”了。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这一天代表了长辈们至今铭刻于心的屈辱过去;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一天是日寇开始进犯东三省,进而染指整个中国的“国耻日”;而对于世界来说,这一天遥远的东方战场打响了抗击法西斯的第一枪。
我们已经纪念了这一天好多年,但“九一八”还算不上一个具有真正国际普遍意义的战争纪念日。即使到今天,世界上的很多人也对“九一八事变”并不熟悉,另有一些人了解这段历史,却并未放在整个二战历史中探讨。
事实上,“九一八”带来的日本全面侵略东北,并非是中日关系或中日战争问题,更是日本精心谋划的称霸世界棋局中的关键落子。史料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觊觎已久。在发动可耻的全面侵略之前,早已经做了长期的调查研究、长期的军事准备。占领东北后,则实行长期的愚民奴役政策,并作为下一步侵略的后方进行长期建设。
“九一八”之后,日本坐拥“满洲”的事实,实际上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在绥靖主义的纵容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不断后退,最终造成了东方战场的噩梦。待到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时、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军国主义者已然是箭在弦上,中国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而盟军也在珍珠港、香港、东南亚等战场遭受重创,数以千计的盟军战俘,就被日本押回“九一八事变”爆发地沈阳做苦工。事实证明,反法西战争并没有旁观者。对日本侵略的姑息养奸,让所有同盟国都尝到了纵虎为患的苦果。
现在应该让全世界对“九一八”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我们自己的纪念也正在发生着转变。几天前,新开学的中小学生已经拿到了最新的统编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材首次鲜明记录:“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局部抗战”的说法仍然保留,但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不再是“九一八”,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虽然学界还有争议,但是“十四年抗战”提法,突破了国民政府宣战与否的局限,更贴近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现实,开拓了抗战史更长的版图,更具有世界性意义。
对于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战研究的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经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在抗战研究中,东北部分相对最为久远,对于“九一八”的相关资料发展整理,对于东北抗联历史的抢救保护,都属于时不我待的工作。知名作家李辉9月18日发文章回顾悲情历史,呼吁关注与“九一八”直接相关的关玉衡、陆鸿勋等东北军人物,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和细节;民间作家关河五十州所作的《一寸河山一寸血》,也是从白山黑水的抗战写起,在网络上引发普通人关注和探讨历史的热潮;吉林本土作家曹保明跟时间赛跑,发起抢救抗联老兵口述史的行动,在2015年“九三”阅兵前成功组织完成了《抗战老兵口述史》的采访和编写;草根学术组织季我努学社,通过自发研究,挖掘了很多来自海外的史料,解密日本侵占东北乃至中国的间谍活动等;国家图书馆推出的三种“中国记忆”,《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等系列图书,也于2016年正式出版。从国家到社会,积蓄多年的东北抗战研究,正在迎来集中释放期。
不少工作在田野一线的学者感言,很多参与工作的志愿者,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随着中国话语权的增强,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又一次觉醒,中国人对抗战历史的态度,正在集体从接受慢慢走向发现。过去包含着不少对历史的仇恨和屈辱,而今天则更多是对未来的警示和责任。今天反思“九一八”,我们可以更为沉稳和从容,更应该让全世界都从中汲取教训。我们的眼睛,要离历史更近一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50工作室 曹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