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7-09-22 17:15:00 来源:人民网

点金

中银协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出席“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透露,我国五家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潘光伟说,在董事会层面,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都已成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委员会,在总行层面,普惠金融事业部也已正式挂牌,各省市的一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和向下延伸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全方位推进普惠金融,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世界性难题方面独树一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贷款户数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有学者研究指出,世界上少有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超过20%。

潘光伟表示,银行业推进普惠金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首先,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面临缺信息、缺信用、缺担保等融资障碍,银行业为其提供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内在动力不足,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其次,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待完善。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外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很多领域立法缺失或层级不足,一些抵质押融资创新缺乏配套机制。

同时,金融消费者教育有待加强,长期积累的“刚性兑付”观念影响依然存在,“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观念仍未有效建立,风险和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应如何推进普惠金融下一步发展?

潘光伟认为,一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

实践证明,大银行搞好普惠金融,也能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如在宁夏固原蔡川村,邮储银行宁夏分行构建“银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金融精准扶贫“蔡川模式”,通过村委会干部、养殖户能手、贷款农户和银行共担风险的模式,弥补了普通农户没有抵押担保物的短板,实现意愿贷款的农户应贷尽贷,使该村人均纯收入几年间翻了近4倍。

二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银行机构单打独斗,需要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联动作用。特别是应注重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体系,打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链。

从企业成长规律来看,在企业初创期,应大力发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发挥VC、PE等前期介入资金的作用。

在风险缓释方面,要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并配合使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也要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形成统一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降低普惠金融的信用成本。

还应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数字化服务渠道和管理系统。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小微客户需求,开发“数据贷”“小微快贷”等全流程在线的信用贷款产品,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画像和快速服务。

三要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地探索创新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模式。应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探索“两权抵押”试点模式,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还应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造血”功能,实现优势互补,把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银行业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需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需要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 贺霞 崔晓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