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火照亮复兴之路
2017-11-14 18:24:00 来源:人民网

刚刚过去的记者节,珠海市近百名新闻工作者过得别有意义:在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上,他们亲身感受着自主创新带来的中国力量,并用镜头和笔墨尽情抒发着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自豪之情。

也许你已然知晓这座让世界惊叹的港珠澳大桥,但你未必知道这样一个“背后的故事”: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初,中方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外海沉管安装公司,但这家荷兰公司开出了约合15亿人民币的天价。谈崩之后,中国人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终于找到了办法。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实现贯通仅用一天。这个插曲,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近日通过媒体分享给观众的,看似轻描淡写,其间蕴藏着多少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发展的突破,其中的艰辛与努力又岂是言语能够表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港珠澳大桥,这张世界瞩目的“中国制造”名片,仅仅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远不止港珠澳大桥,我国正愈发娴熟地驾驭着诸如此类的“超级”工程。无论是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还是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运营;无论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还是“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运行……都表明,如今的中国工程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技术还是标准,都已成为展示中国力量的标志。而这些超级工程的背后,讲述的是中国从“模仿”到“创新”,并创造出诸多令世界震惊的“世界之最”的精彩故事。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与进步不再只是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或一个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是生活中可被触及的真实感受。这一个个创新的填白,更是一场场接力,星夜兼程,只为走得更远。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拥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深谙此理。日前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期许掷地有声,足以看出其所能释放出的强烈信号。科技创新为了“人”,13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和最终奋斗目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欣逢科技创新的伟大时代,以创新之火照亮复兴之路,需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早已有了创新的觉悟和行动。今年四月,《新疆“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20年科技贡献率达到60%,科学普及率达到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从中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引领性力量在未来新疆经济发展中占重要比重。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发挥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结合的创新优势,打造新疆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力量,在复兴路上贡献我们的那份星火力量。

有人说,中国的未来,会是一部全球瞩目的大片,剧情的每个起伏都不容错过。是的,创新,正是那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不可或缺。(新疆日报评论部 李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