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押金难退上了一堂什么课
2017-11-16 18:47:00 来源:人民网

据称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度被推上创业风口的共享单车似乎正在经历这种状况,而令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动辄数百的用户押金安全。继町町单车、小鸣单车之后,名为小蓝和酷骑两家共享单车企业日前又被媒体报道出现押金难题的问题,尽管有的企业做出了承诺,但繁琐的程序、漫长的等待,用户利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保障,成了一道左右共享单车乃至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健康发展必须正视的一道坎。

押金是用户为了正常使用共享单车而做出的金钱形式的保证,无论是从法律本意还是企业用户协议上看,它既不是股份也不是投资,按道理都应该专款专放,自愿缴纳,如约退还。然而,相比于收取押金时的“痛快”,一些出了问题的企业非但不能遵守押金“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原则,还增设了苛刻条件,本身就有违约的嫌疑。以酷奇单车为例,相关报道提到,不仅此前就出现了部分用户无法在平台承诺的7天内收到退款的现象,现在更是要求用户亲自到企业总部申请退款,以致催生了代办的“黄牛”。虽然法律规定,企业没有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要承担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但部分企业显然抓住了个人维权成本高的弱点,倘若相关部门不能及时介入,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有沦为纸面权益的危险,引来其他企业效仿。

进一步需要追问的,对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是否存在缺位?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相比于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的成立,这多少有点“姗姗来迟”的味道,问题在于:在此前已经出现过了个别共享单车企业退还押金难的“先例”下,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在通知发布之后尽早排查,规范企业,以防患于未然?

从早前的网约车、Airbnb,到网络订餐、共享单车,乃至共享雨伞等一众蠢蠢欲动的新花样,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时下正大行其道。原则上,作为新生事物,特别是可能助推创业创新的新领域,监管部门都应该尽量持开放宽容的态度。然而,正如很多城市街头一夜间像“外星人入侵”一样堆满了共享单车,对由此产生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不应该“反应迟钝”。随之而来的就是:哪些方面该管,哪些方面该放?是大而化之地任其“野蛮生长”,还是像一些地方管理网约车那样“细致入微”?或许,不同领域各具特点难以确立一个通用的标准,但在笔者看来,倘若要给监管设定一个体现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的话,那么恐怕就应该:面向企业,要尽量降低进入门槛以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面向用户,则要时刻守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此来衡量,很多争论的议题似乎不难找到的答案。比如,网约车的监管重点,是要强化企业对司机的规范管理责任,还是要限制到车型、轴距?共享单车的监管重点,是应该防范押金风险、强化安全有序用车,还是像部分地区那样一刀切拒绝,从而一劳永逸?同时,出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长远考虑,在处置一些新的典型问题时,是否可以考虑采取惩罚性措施以儆效尤,避免部分创业者像在共享单车领域这样创业失败让用户押金埋单?

得承认,有些时候,人们不得不花钱买教训;但站在监管的角度,这样的成本应该越低越好。眼下,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花样迭出,但政府的“守夜人”角色断不可少。(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 张东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