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2050,是什么样的中国
2017-11-17 12:16:00 来源:人民网

智观天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提出了分2035、2050两步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新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目标,中国到2050年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日,由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的2050中国伟大梦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胡鞍钢、王绍光、王亚华等智库专家、学者围绕“中国2050目标”进行前瞻性思考与研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规律与本质特征。下面就请您跟小智一起去现场听听智库大咖们都怎么说。

1

研讨会现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供图)

胡鞍钢:2050,中国真的强起来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最终的目标就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代伟人都会有伟大的使命,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习近平让我们强起来。

2050年是什么样的中国呢?2050年会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共富社会、全面建成共富社会,大体上形成中国特有的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和阶段。我们不仅需要在现代化因素方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更重要的在创新一个不同于传统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具有四大基本要素。第一是现代化因素,第二是社会主义因素,三是中国因素或者说中国文化因素,第四就是绿色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50年加上“美丽”这个关键词和目标,说明我们必须在绿色现代化方面超越西方现代化。总的来说,我们不仅是在经济上追赶和超越西方,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和生态方面超越西方。

2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供图)

王绍光:探索中国独特的样本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原主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绍光认为,从毛泽东开始,历代的领导人都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规划,不只是着眼于解决当下的问题。邓小平有“三步走”,现在又有“两个一百年”这样的目标。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实际上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必要手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能把中国最低的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初心,社会主义要照顾到贫困人群、弱势人群。

未来的中国除了经济增长以外,很重要一条是怎么去实现社会主义因素——共富,这个共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以后用再分配的方式使贫富差距缩小,不仅仅是照搬西方的模式。一个强国不仅要在经济方面越来越强,而且在发展的设想方面要有自己的独创性。2035、2050年的目标不仅是要建设经济强国,而且要在人类理想方面,变成一个被全世界的人都觉得是值得追求的样本,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人类社会里应扮演的一个角色。到2050年,中国不仅体量要大,而且体型要有独特的吸引力。

3

王绍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供图)

王亚华:中国之路要不断学习试错再完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说,对“2050中国”的研究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作为学者,我们有责任研究如何去设计中国,如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2050年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正式向全世界宣告 “后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追求共同富裕,并在顶层设计上加以确认。

中国之路的本质特点就是不断的学习试错再完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比如,党的十三大报告布局了2000中国,十四大、十五大修定了这个目标;十六大布局了2020中国,十七大、十八大又修正了这个目标。十九大提出了2035、2050目标,相信在未来的几次党代会中也会不断地丰富、完善。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学者,要在这个方面进一步下工夫,把总的目标科学化分解,提高预测、判断的准确性,为中央提供决策支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