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成高铁到引汉济渭: 秦岭南北,越走越宽 越走越亲
2017-11-29 10:21:00 来源:人民网

208坊

11月22日,西成高铁正式进入全线拉通空载模拟运行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通车在即,“蜀道难”将成为历史;

11月25日,世界最长水利隧洞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出口段贯通,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下穿越秦岭的引汉济渭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将大大缓解西安和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

雄伟的秦岭东西横向连绵不绝,数千年来一直是秦蜀间的天然屏障。然而,千百年来的秦岭南北百姓和秦蜀两地人民,从未放弃过“难于上青天”的联通之梦。

黄河与长江握手,“嫽扎咧”拥抱“好巴适”

古人未曾料想到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过秦岭的方式不仅上了青天,也下了土地。从栈道到川陕路,从高速公路到高铁到来,曾经,挑夫都没法换肩转身的“天下之大阻”,如今,铁路旅程将由目前约16小时缩短到4小时。“嫽扎咧”与“好巴适”撞个满怀!

对此,陕西著名剧作家陈彦还在他《活在秦岭南北》一文中表达他的深切亲身感受:

90年代初,我从秦岭南麓调到北麓,几乎每月都要往返一次,那时车少,天不亮,就要去长途车站挤车,常常是头进去了,屁股还得外面人推一把才能进去。摇摇晃晃十几个小时,天黑时,两腿跟硬棍一样,扑通一声,戳在西安的大地上还暗自窃喜:“今天真顺”,因为一遇雨雪天,不定就撂在半山上,几天都下不来。这一切都因为“云横秦岭家何在”。如今,它十分慷慨地让人们从腹腔打出一个洞来,南北由此切近,秦岭对于我去路与归途的遥远、高耸、阻隔感,以及“难于上青天”的无奈诗意,都荡然无存。它已实实在在成为我在老家镇安和西安之间,一道薄薄的凿开了门户的“隔壁墙”。而让人更为称奇的是,过秦岭的,除了人与车,还有水。秦修郑国渠,卒并诸侯,一统天下;汉修白渠,润泽两汉四百年,奠定丝路雄风;八水绕长安,奏响贞观长歌,迎来万国来朝。2000年后的今天,引汉济渭人不忘河渠之志,凿秦岭、联汉渭,再续秦人治水辉煌。

图片1

八水绕长安示意图

这是长江与黄河的一次“握手”,而为了这个碰面,打通巍巍秦岭,让汉江水流进关中,无论工程量还是技术难度都成为了我国水利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

1. 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主要山脉秦岭,这是人类首次尝试;

2. 隧洞长98.3公里,为世界第二,隧洞最大埋深2000米,为世界第二,综合难度堪称世界第一;

3. 秦岭隧洞超长距离通风、涌水、突涌泥、岩爆、高温地热等均为世界难题;

4. 黄金峡泵站装机容量12.95万千瓦,以每秒70立方米的抽水流量抽高117米后送入秦岭隧洞,这将是国内第一高扬程大流量泵站;

5. 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45米,为国内第二。

图片2

秦岭输水5号洞遭遇软弱围岩,工人正在安装钢筋拱架支护,陕西省水利厅供图

西成高铁,让活在秦岭南北的人有了一个更为亲密的碰撞机会,西安与成都,两大历史文化古城相遇,必将重新激发出人文、经济、创新的活力。而引汉济渭,则是盘活了秦岭南北的水资源,其建成后可支撑7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可满足增加500万人规模的城市用水,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每年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6至7亿立方米,有效补充黄河水资源。

西成高铁会“爬坡”,引汉济渭能“穿山”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横亘于长江黄河之间。而秦岭地貌的复杂性堪称世界罕见:

秦岭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71.2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超过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因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故有“九岭十八坡”之说。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因而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和扬子古陆两地块之间的褶皱带。山体有古老的多种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往南则有较新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等。

为了贯通秦岭南北,陕西人,一直在背后做着智力支持。据介绍,西成高铁秦岭段总长度为135公里,其中隧道就占到127公里。途经的陕西段长度为343.6公里,而桥梁和隧道总长更是达到321公里,占线路总长的93%。因而被坊友们亲切戏谑为“穿越秦岭的西安地铁”、“架在秦岭上的重庆轻轨”。这条高铁建设过程中深挖隧、架大桥,为世所罕见。

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需要克服险峻地形带来的挑战。“西成高铁是国内少有的需要‘爬坡’的高铁线路,动车组从西安北站驶出后就一路上坡,爬坡长度达到45公里,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海拔超过1000米。为此我们采用了25‰的大坡度设计,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克服了长大坡道对机车牵引制动、牵引供电、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这在中国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创。” 西成高铁陕西公司西成指挥部副指挥长赵定江说。

图片3

注浆加固,陕西省水利厅供图

天堑变通途,西成高铁会“爬坡”,引汉济渭会“穿山”。

在秦岭以北、西安周至县境内的引汉济渭主洞里,有着"穿山甲"之称的"TBM硬岩掘进机"正朝陕南方向奋力掘进。

引汉济渭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就是"洞穿"秦岭。总长98.3公里的地下输水隧洞,最大深度距秦岭山顶2012米,其中大部分隧洞靠施工成本较低的人工钻豹掘进,穿越主脊的39公里隧洞只能依靠通风、支护功能更强的TBM掘进机掘进。

这条直径8米、体长160多米、体重1400多吨的钢铁巨龙,外号“穿山甲”,可以“咬碎”秦岭中最坚硬的花岗岩,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掘进15米。

“去年以来,TBM掘进机在主隧洞遭遇地质断层围困,一度‘寸步难行',专家组先后采取人工侧面开凿小导洞、绕到TBM刀盘前端清除碎石等一系列方案,终于摆脱困境。目前TBM掘进机掘进正常,但各种施工难题仍不断出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毅告诉208坊,按照追赶超越要求,计划今年全面完成岭北35.4公里隧洞的掘进任务,包括岭北出口段剩下的780米实现全部贯通。

图片4

战斗在秦岭深处的真汉子,陕西省水利厅供图

输水隧洞首次从底部穿越秦岭,最大埋深2012米,复杂地质构造导致多重地质灾害频发,建设难度前所未有:

比如岩爆,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但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一8度,能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

又比如涌水,它是地下峒室、巷道施工过程中,穿过溶洞发育的地段,尤其遇到地下暗河系统,厚层含水砂砾石层,及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所发生的突然大量涌水现象。如京广铁路的大瑶山隧洞,在施工中遇到规模大的断层破碎带或喀斯特发育的地段,均发生挟带泥沙的大量突然涌水,并且随着地下水的涌出,塌方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图片5

齐心协力战涌水,陕西省水利厅供图

但近5年来,工程建设者克服岩爆、涌水等种种困难,工程进度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今年11月底,输水隧洞主洞累积开挖支护74.15公里,完成了总目标的80%。

中国的文化也是两河(黄河、长江)文化,而 “择水而居”是江河成为古文化生长摇篮的根本原因。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从其源头开始,便有着相互交流与渗透。

一列高铁的穿越,大幅消解了原有地理空间阻隔,各地不仅在自贸区建设、国际货运列车、跨境电商、出口加工等方面具有展开务实合作的空间,还可在文化、科技、教育、市政等多个方面,以更立体的维度提升对外开放格局;

一条南水北调的引汉济渭,不仅被评价称可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千年水利工程相媲美,还可盘活水资源,让秦岭南北共同发力,支持陕西追赶超越。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碰撞。未来,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将共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

千年蜀道,不仅走出了陆路,更走出了水路,这条路越走越宽;秦岭南北,也越走越亲!(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8坊工作室 王姿予 王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