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入华,考验监管
2017-11-29 15:43:00 来源:人民网

国策说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这句很多人听了都会一头雾水的流行语,其实指的是一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异常火爆的生存类游戏:数十人到百人不等、由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会被投放到一个荒岛上,最后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最终胜利者的屏幕前,会出现“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字样,翻译成中文,就成了颇具调侃意味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在国外,此类游戏以《绝地求生》(PUBG)为代表。

游戏火爆,游戏厂商自然摩拳擦掌,蜂拥而至。多家公司相继效仿这一模式,开发并推出了吃鸡类游戏。不过,监管的力量也如影随形,10月27日,游戏工委(中国音数协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发布文章称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业务主管部门咨询了相关政策,总局业务主管部门表态对这类游戏明确持有否定态度,将难以获得出版运营许可。根据相关规定,游戏正式上线收费前需要向总局业务主管部门申请版号,无版号的游戏虽然可以测试但不得有商城等收入模块,违者将受到惩处。

监管层的审慎不无道理,也值得点赞。防患于未然,“大逃杀”式的游戏模式很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适当审查和严格管理,有利于游戏产业的健康成长。争议也正是围绕这一点产生:不少人认为,此类游戏渲染暴力,游戏规则残酷,应禁止未成年人玩此游戏,游戏企业也要恪守道德底线,不应将暴力等元素放入游戏中。

监管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面对批评,游戏厂商有义务有责任进行必要的整改。但与此同时,区区国内外服务器的差别,已经挡不住热情汹涌的国内玩家。据统计,在海外运营的《绝地求生》的2000余万游戏玩家中,其中一半来自中国。这些中国玩家不惜每月花钱购买网络加速器,以获得更加畅快的“吃鸡”体验。一个众所周知的段子是,在游戏前期普遍的抱团阶段,外国玩家为了与中国玩家组队,甚至自学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中文发音,来获取队友信任。

一味地封禁,看来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游戏监管。现实很骨感,玩家有的是办法绕过监管,玩到自己的想玩的游戏。这种不可控的游戏环境,才是对青少年玩家健康成长的大威胁。在国内,很多在国外受到严格监管的游戏,正在灰色地带毫无禁忌地裸奔。以《求生之路》这款末世逃生类游戏为例,尽管这款产品画面阴暗、血腥暴力,并未在国内发行,但在青少年群体中,这款游戏早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想玩只需从网络下载即可。

不过,近日游戏厂商与监管部门均释放出利好信号。与其任由“野蛮成长”,不如以开放的胸怀将“吃鸡”游戏纳入到有序监管中。任何游戏进入中国,理所当然地要符合中国法律和文化道德观念,这一点各大厂商早已有“痛的领悟”。

有的游戏产品除了在名称上规避“求生”等字眼,更是将吃鸡模式命名为“实训模式”,有的厂商则在游戏中将背景修改为维和部队演习。有的公司则在其公告中表态谨慎:会与国家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在本次合作达成后,将遵循主管部门的相关指导意见,对游戏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并进一步突出游戏的团队协作和公平竞技属性,确保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惯与道德规范。

在中国,尽管电竞早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体育竞技类项目,但电子游戏总面临着“原罪”般的道德压力。中国的传统观念,强调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游戏,不管是斗地主还是打电动,常被认为是荒废人生。如此处境下,电子游戏的监管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既能满足广大玩家的消费娱乐需求,又能符合国内文化习惯和道德规范,恐怕需要监管部门再努力一把,拿出大智慧,摒弃简单粗暴的封禁,顺应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演进。

席勒曾说,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尽管他口中的游戏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但游戏作为人类的天性,难以压制,唯有疏导。监管必不可少,期待多方博弈之后,对于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能拿出一个游戏监管的中国方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金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