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人工智能大发展,“人脑智能”也得进取
2017-12-07 15:20:00 来源:人民网

麻辣财经

历时3天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日前在浙江乌镇闭幕。说起对这届大会印象最深的事情,麻辣财经的麻小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互联网大佬们的饭局,那谁带了肉,那谁带了酒……据说菜很好吃,但马云没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吃,麻小同学不愧为“吃货”。

咱还是打住吧!这些天关于吃饭的“八卦”已经够多了,况且写“花边新闻”也不是麻辣财经的长项。尽管“乌镇饭局”已经连续办了几届,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那么,这届互联网大会都议论了啥,有哪些重要成果?

大会共有1500多名嘉宾参加,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讨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会成为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的世界级平台,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

大会期间,签署了“一带一路”数字国际合作倡议等多项合作协议。在“双创热土”项目对接活动中,对接的互联网项目数达1200个,现场签约的项目投资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人工智能成热点,为传统产业赋能

这届大会的一大热点,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分论坛主题为“Smarter World, Better Life”,国内外AI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多位顶级技术专家、教授学者和行业领袖云集。更聪明的世界,生活也一定更美好。

要是放在前几年,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感知,差不多都是来自美国大片,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还相当遥远。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没看出来有多聪明,协调性、灵活性还不如人呢!而两年前,国家提出推进“互联网+”的时候,很多人的理解也没那么深刻,觉得就是将传统行业和产业“+互联网”,在网上展示产品,建立销售渠道啥的。

没想到,这人工智能来得太猛了!第一个冲击是下围棋,“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顶级高手,不少人真被惊着了。接下来,人工智能开始迅速“攻城拔寨”。在快递行业,几百“只”橙色托盘的小机器人在仓库里穿梭,将一件件快递包裹精准分拣运送,还可以自己找到电源插充电,充电5分钟工作4小时,一天分拣20万件……这些现实版的“小黄人大眼萌”如此能干,确实令人目瞪口呆。不仅如此,刷脸取款,刷脸支付,刷脸上车……人们的“脸”越来越值钱。从消费领域,到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再到整体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改变,人工智能的“黑科技”正在不断渗透,影响越来越大。

专家介绍,就人工智能产业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工智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模式识别、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物联网基础器件,这是人工智能发展本身创造的新领域;第二个层次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智能化,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海洋、智能物流、智能商务;第三个层次是大力发展智能企业,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它给传统产业带来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造,而是颠覆性的革命,用一个热词来说叫“赋能”。这个“能量”一旦赋到传统产业上,那激发出来的活力和效率,都是成百上千倍的,跟原来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它还能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简直就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利器”!

人工智能市场落地快,但社会管理应用偏弱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企业,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专家介绍,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人工智能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总体判断,我国在全球属于第一梯队。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非常活跃,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等领域全球领先。据说,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智能语音、声纹识别技术,均为世界第一。现在的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也已经用上了语音识别技术,哪怕有一丝走音,这位“考官”的耳朵都能捕捉得到。

这次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30.3%,位居全球第二。

麻辣姐觉得,人工智能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可以延伸社会管理层面,甚至是行政决策层面,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就拿近期大家关注的北方冬季取暖来说,煤改气是减少大气污染重要举措,大家肯定都赞成。但有的地方好事为什么没有办好?麻辣姐这一段在基层工作深有感触,一是上面的政策出台晚,煤改气政策走到县里已经是9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招标、开工、竣工、验收,根本来不及呀!二是煤改气涉及政府、企业和百姓好几个环节,沟通不够、准备不足,各方“不通气”导致取暖“气不通”。

如果把人工智能运用到这个事情上,那结果会好很多。出政策之前,咱先把“大数据”搞准:全国有多少个省、多少户需要煤改气?这么多户冬季取暖改成用气,全国需要增加多少天然气供应?增量从哪里来?由哪些企业负责提供?如果人工智能系统算下来,供气不成问题那咱就干,如果缺口很大那就先改一部分。剩下的再煤改电,散煤改洁净煤。如果有大数据辅助决策,哪至于出现“等水烧开了,才发现没米下锅”的情况?

也许,这件事根本不需要人工智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能解决,是我们的“人脑智能”没跟上。但不管怎样,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破“信息孤岛”,避免各行其事,更要防止顾此失彼。只有每个环节做到了无缝衔接,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