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智库大咖为你解答
2017-12-11 18:01:00 来源:人民网

智观天下

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正是改革开放为中国揭开了国家发展、富强复兴的新篇章。近日,由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国家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各高校的智库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来思考、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发现、探究中国经济永葆生机活力的秘密。

图片1

论坛现场(论坛组委会供图)

易纲: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关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认为,在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其中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和市场边界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进一步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我们在讨论整个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又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明确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这些领域。这个改革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起,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的情况来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机制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负面清单已由2013年的190项减少到了今年的95项,减少了50%。

图片2

易纲(论坛组委会供图)

易纲说,我国与建立统一开放、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体系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透明度较低、管理主体偏多、准入门槛偏高、程序和管理体系比较复杂、管理界限不清等几个方面。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几个工作,一是要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规范制定程序。地方政府可根据自身差异提出调整清单的建议,但不得擅自调整。二是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配套制度。三是涉及国家安全要进行安全审查。四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

蔡昉:人口红利仍要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三大规律,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再一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应该说过去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这三大规律重要的实践源泉。

蔡昉说,国外经济学家唱衰中国经济有三种论调,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带有偶然性。二是一个国家如果认识到了它的体制弊端,只要能够去解决它就能发展,即使不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但中国已经持续增长了40年,一直在主动清除制度障碍,促进劳动力重新配置,创造经济增长的条件。

蔡昉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是改革开放,必要条件实际上就是人口红利。过去的40年里,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同时这个16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7倍来支撑的。人口红利不仅仅是个禀赋,因为世界上具有人口优势的国家不仅只有中国,非洲也有人口红利,印度也有人口红利。只有在改革和开放的前提下,并且走对了这条路的时候,才可能把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实践证明,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个因素,如资本积累、劳动力的充足供给、生产力的进步都离不开人口红利和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还要继续发挥人口红利的作用,重视劳动力的重新配置。要关注劳动力资源的几个变化,一是劳动力比重的变化。农业劳动力比重大规模下降,劳动力大规模出现转移,城市劳动力占就业的总比例逐年下降,城市的劳动力供给主要靠农民工支撑。二是新生劳动力弥补返乡劳动力。有数据表明,每年有大约有3600万16至19岁的年轻劳动力进城,如果他们都进来了,其他劳动力不发生变化,每年应该有3600万的新增量农民工。但是统计来看大概只有几十万的新增量,接近于零增长,这意味着一定有相同数量的人从现有的农民工存量中回乡。的确我们发现,40岁到64岁的人回乡的概率比较高,他们不再留恋大城市,回乡安度晚年的意愿强烈。三是劳动力均衡配置。中国未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公平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劳动生产力,靠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增加劳动力的净流量,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让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稳步实现户籍制度的改革。未来生产率的提高,不再靠劳动力从低生产力部门向高生产力部门大规模的转变,越来越会集中到行业内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

图片3

蔡昉(论坛组委会供图)

隆国强:开放也是一种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改革开放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中国腾飞大鹏的两翼。实际上,开放也是一种改革,但是有它特殊的内涵。

中国过去近40年的开放有三点启示,一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是一个国家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开放已经上升到新发展理念层面,不仅涉外领域要继续对外开放,而且我们的任何工作都要有全球的意识,要有开放的理念。二是开放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世界银行曾经在评估报告中提到,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受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这样理解,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开放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一开就灵。三是开放战略必须与时俱进。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使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进而推进中国的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

隆国强说,下一步开放战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竞争力升级目标,总体上要实现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不仅包括制造业,还有服务业;二是要实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特别是中国现在对全球经济体系有巨大影响,中国的崛起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隆国强指出,强调全面开放并不代表没有重点。全面开放将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以服务业的开放为重点。在引进来方面,要以引进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为重点,这样才能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实体经济和全球治理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图片4

隆国强(论坛组委会供图)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