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奖”在香港颁发:回归初心 启迪教育未来
2017-12-13 17:15:00 来源:人民网

下载视频

12月10日,香港,会展中心,“一丹奖”颁奖现场。

随着6000万港元奖金和两枚纯金金牌颁发到两名获奖人手中,奖项创办人陈一丹笑了,为他的教育梦想再一次得到了扩展。从2013年想法萌生到2017年奖项的颁发,“一丹奖”承载着他的初心,也托举起很多人的教育梦想。

用世界最大的教育奖项启迪教育的未来

2016年5月23日,一则消息广受关注。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宣布捐赠25亿港元,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两个单项奖“一丹教育研究奖”“一丹教育发展奖”奖金额度各达3000万港元。巨额的奖励基金一下子把“一丹奖”推上了“世界最大教育单项奖”的位置。

“人们关注奖金的规模,只是一个开始。”当被问及人们是否只是因为奖金高才关注“一丹奖”时,陈一丹并不讳言,但他始终在反复引导更多的人能看到奖项背后深藏的理念——启迪并触发的教育的未来。

“如果去看首届‘一丹奖’两位获奖人的成果和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你会觉得他们实至名归,并能感受到‘一丹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陈一丹这样说。

各拿走3000万港元奖金的两名获奖人,一个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一个是哥伦比亚新学校基金会创始人兼总监薇奇·科尔波特。卡罗尔·德韦克用几十年时间研究儿童成长性思维并提出新理论,突破了以前对智力发展的限制。而薇奇·科尔波特也同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通过创建儿童混龄教学模式,解决了穷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让发展中国家的500万学生普遍受益。

“从这两位获奖者可以看到两样东西,一个是她们对教育的创新和创新的可扩展性,影响广泛且深远;一个是她们背后的精神,都是用几十年的时间,作出了对教育的奉献,给人以感动。”陈一丹说,他关注的是未来她们能给教育和人类带来什么,“一丹奖”只是一个媒介,它会给世界教育事业以启示、指引和激励,通过它所构建的这个平台去寻找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和发展成果,让它们散发出去、传承下去。

用创新和变革贴近教育的本质

“一丹奖”的标识设计颇有意蕴。水墨一笔绘就的“一”字,几何图形的“门”,晕染点就的如莲盛放的红点,共同组成了“丹”的造型,融合艺术与科学元素,兼具中西方文化,又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而在陈一丹递过来的名片上,还能看到那个门的后面、红点的中央,有一个“洞”。“既是一片‘丹心’,又能‘洞’见未来,表达出了我们的初心,也指引着我们迈向未来。”陈一丹对此设计十分得意。

在陈一丹的教育理念中,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根本,而抵达教育本质的法门却是创新与变革。“回到这两个获奖者,他们的创新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陈一丹认为,获奖人薇奇·科尔波特的成就恰恰是以解决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依归,并以此推进创新性工作的。“资源再匮乏,孩子也有一个村庄,也有父母,远方也有几个教师。把他们串起来,让高龄的带幼龄的,便满足了教育资源的需要。这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却体现了创新的价值。”

作为一名互联网人,陈一丹对创新有着特殊的偏好和感情。在决意走上公益教育的路之后,他又努力通过推动创新去解决国情不同、需求不同产生的教育问题。“‘一丹奖’的评审原则,一是面向未来,二是创新性,三是变革性,四是有效性,总体是指向未来、强调创新与变革的可持续性的,我们就是要用创新创造的成果,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把好的经验推广出去,让好的想法造福未来。”

2009年陈一丹开始举办武汉学院,志在打造“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2013年,他创办了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探索国内首个“公立非公办”办学模式。全人的教育理念,“管、办、评”分开的办学模式,几年下来,已是初见成效,“这都是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但是陈一丹说,办好教育,还有路要走,还有很多努力要去做。“你说达不达到预期或者满不满意,永远不满意,永远都在路上。”

用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服务社会

说起陈一丹,总要提及他作为腾讯主要创始人和企业家的身份。2017年公布福布斯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他名列榜首。当把企业家和慈善家联系起来,陈一丹觉得现在的中国并不乏同道中人。

“我看到身边有很多企业家,都在运用资源、思想、管理的经验,在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领域里去推动社会事业,比如教育、扶贫、自然保护。我们彼此都有交流,而且也深受他们感动。其实企业家,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做起,这个起步就非常好。”陈一丹说,用企业、企业家的精神和模式去推动公益事业,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

当下的中国,已阔步进入新时代。置身新时代,陈一丹说对专注公益事业的信心更足了。“我个人非常感恩这个时代。当下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中国公益的黄金期。整个大环境都非常适合行业发展,法律政策及政府治理等都在不断完善,而且是以一种开放、鼓励的姿态,让一批批的企业家、社会机构根据自己的理念和认识投身公益,凭借自身优势和经验推动着包括环保、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的进步。”

“明德创新,解行并进。”陈一丹创办的武汉学院的校训,正也是他的理念和行动格言。此前他是这么做的,他表示此后还将身体力行、以行践言,专注并呼吁更多企业家加入公益事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张庆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