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友林讲解余三胜事迹
实践团队在三胜广场合影留念
长江网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东麟)“看到如此庄严肃穆的三胜广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7月22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跟随九资河镇党委宣传委员吴友林来到京剧鼻祖余三胜的故里,仰望圣人故里,探寻艺术瑰宝。
据悉,余三胜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融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
实践团队来到三胜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余三胜的雕塑,这是罗田县为了纪念余三胜而修建的。实践团队从刻在墙上的《余三胜传》中了解到了余三胜不同寻常的一面:他将徽、汉二腔融于一炉,创制出旋律丰富具有独特风格的京剧唱腔,也将汉戏的语言特色与北京的语言特点相结合。
令金俐君眼前一亮的是余三胜的创造性思维,他不拘束与京剧的已有唱腔,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将徽、汉二腔融入其中。“我们要知道,余祖师爷的创新是基于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将不同种类的东西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团队成员田磊说道。
随后,在吴友林的讲解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余三胜毕生对于京剧所做出的的贡献和改良。团队成员王强十分激动,作为一名资环学院校友,他对资环学院寄托着情感与希望。他说:“我看到余三胜祖师爷的生平事迹,便励志成为他这样的人,将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突破创新、迁移运用,才不枉这毕生所学。”
三胜广场的所见所闻,给了实践团队很大启发。王强为大家总结:“我希望大家学习余祖师爷的创新精神,在资环学院发光发热,开拓创新,打造魅力资环。”